台北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王平宇指出,除了長年菜、低鈉高鉀、含鐵及鈣的食品、加了中藥材的補品、紅麴製成的菜品、含酒精的飲料,都可能與藥物交互作用,患者一定要小心。
### 深綠色蔬菜:會抵銷抗凝血劑效果 長年菜別吃過量
王平宇指出,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如果與抗凝血藥物同時使用,會減輕藥效、影響預防血栓的效果。
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藥師邱婉君進一步指出,許多心房顫動或肺栓塞、深層靜脈栓塞病患服用的抗凝血劑香豆素(Warfarin),其實是一種維生素K抑制劑,藉由抑制體內維生素K的作用,達到延長血液凝固時間的效果,來預防血栓產生,「但年菜中常見的深綠色蔬菜,包括最常用來做為長年菜的芥菜、菠菜,以及綠花椰菜、青江菜、芥藍菜、綠蘆筍,還有萵苣、白花椰菜等,都富含維生素 K,吃多了會抵銷抗凝血劑的效果,導致藥效降低,反而提高中風風險。」
邱婉君說,曾有一個阿嬤因心房顫動,醫師開立香豆素給她長期使用,病情一直控制良好,但某一次過完年後回診,卻發現抽血數值異常,原來是過年期間阿嬤捨不得沒吃完的年菜,吃多了芥菜,推估可能因此導致抽血結果異常,經過飲食調整後,藥物血中濃度才趨於穩定。
### 高鉀食品:吃降血壓藥物又吃高鉀食品 恐引發高血鉀
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指出,如果民眾有服用降血壓藥品,則要避免食用過多富含高鉀類的蔬菜水果如香蕉、番茄、奇異果以及草莓等,以避免血鉀堆積,引發高血鉀症狀,尤其是慢性腎臟病的民眾更要特別注意。
王平宇進一步說,高血壓患者都知道高鹽、高鈉的食物會導致水分滯留,造成血壓升高、水腫、心臟衰竭等多重問題,要避免過量食用,然而過年時總有患者抱著「偶爾吃一下沒關係」的心態大快朵頤,或以為吃標榜低鈉的食品不會有事,卻因此吃出問題。「因為低鈉就是高鉀,部分血壓藥會抑制血鉀排出,在服藥狀態下吃高鉀食品,恐怕會讓鉀離子過高,加重腎臟負擔或導致心律不整。」
### 食補中藥材:會影響免疫抑製劑及抗凝血劑藥物
薑母湯底、麻油補湯、藥燉湯藥等,一般民眾平日偶爾進補,不會吃進太多中藥材,但過年期間不少湯品都含中藥材,慢性病患應留意連續多餐食用會產生的影響,王平宇說,像黃耆、甘草會降低免疫抑制劑效果,過量恐誘發免疫疾病。
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主任雷才萱則指出,活血補血的當歸入菜或燉補,若與抗凝血劑華法林一併服用會增加抗凝血的藥效,而用來活血祛瘀的丹參,常用在添加至保健食品或飲品,以及燉湯、煮火鍋,也可能會增加華法林、阿斯匹靈等抗血栓藥物的效果,因中西藥交互作用而增加異常出血的風險。她提醒,適量攝取中藥食補無妨,但特殊體質或有慢性病患建議先諮詢藥師或醫師再食用為佳。
### 含鈣、鐵食物:會影響部分抗生素與制酸劑類型胃藥的吸收
牛奶、優格、鈣片、黑芝麻、紅莧菜、菠菜、紫菜含有鈣、鐵,部分抗生素會與此類富含二價金屬離子的食物結合,降低藥品吸收,必須避免併用;且這些食物須與制酸劑類型的胃藥間隔至少2小時服用,以免影響藥品吸收。
### 紅麴:會加劇降血脂藥物的藥效
紅麴米糕、紅麴八寶飯是常見過年應景甜點,王平宇說,紅麴本身具有的降血脂成分,與常見的高血脂用藥相同,兩者同時吃下肚,會加劇藥品作用,嚴重者會增加肌肉痛、橫紋肌溶解症等副作用的發生機率。
### 酒精:會影響藥品代謝
王平宇提醒,服藥期間切忌飲酒,特別是使用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鎮靜安眠藥、抗憂鬱藥、抗生素、降血糖藥、抗癲癇藥、心血管用藥、抗凝血劑等,因為酒精會影響藥品代謝,導致藥物濃度過高或不足,也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使同樣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發生不良反應的機會上升。
### 把握「淺嘗」、「適量」兩原則 仍可享美味
「食物跟藥物的交互作用不會馬上出現,也不會『只吃一點點』就出現,」王平宇指出,通常是病患因年節社交應酬多或放縱口腹之慾飲食無節制,多天食用或過量食用,才會造成影響。邱婉君也強調,慢性病患不須刻意避開完全不吃,把握「淺嚐」、「適量」的原則,還是可以享用美味的年菜。
"藥物知識, 健康飲食, 生活保健"
"年節飲食停看聽:藥物與食物交互作用,慢性病患注意這些年菜別亂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