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紙巾危機:別讓台灣河川變成泰晤士河第二
英國衛報報導,環保組織Thames21在泰晤士河的河床清潔活動中,發現濕紙巾與油脂結合,堵塞下水道,最終釋出的微纖維危害生態鏈。英國環團倡議少用濕紙巾,環境大臣也提出政策,要逐漸淘汰家庭用濕紙巾。全球濕紙巾產業銷售額預計在2021年擴大到40億美元。
台灣的濕紙巾產業銷售可能高達18億台幣,若使用習慣不當,可能讓台灣的河川面臨與泰晤士河相同的危機。
環境信託中心的海洋垃圾專案執行陳姿蓉表示,台灣人沒有把異物丟進馬桶的習慣,因此暫時沒有造成問題,卻是可以注意的方向。
海洋垃圾或河川垃圾大量淤積在河床出海口,被雨沖刷或有非法掩埋,就可能造成河岸地貌改變,甚至流入海中,造成循環全球的海洋垃圾。
河川垃圾的來源:
- 隨手亂丟的垃圾: 河川垃圾中常見菸蒂,顯示隨手亂丟的垃圾可能流入河川。
- 掩埋場/退役掩埋場未做好防護措施: 掩埋場的垃圾可能因強降雨沖刷流入海中。
- 非法棄置: 不肖業者將垃圾載運到河邊,大量傾倒到河川中,污染生態鏈。
一般人能做什麼來減少海洋/河川垃圾?
- 不要亂丟垃圾。
- 循正確途徑丟棄垃圾。
- 減少製造的垃圾。
- 監督政府、關注環團。
監督政府,關注環團,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與層次。民眾提高關注度,就會給予環團監督政府最大的力量。
如果想要更關注環保議題,可以參考綠色和平組織、環境資訊協會、蠻野心足、看守台灣、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台南等非營利組織的網站。
"生活防毒, 生活保健, 食物安全"
"濕紙巾別亂丟!小心河川變垃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