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止痛藥怎麼選?藥師:有症狀儘速就醫,勿自行服藥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聲明源自於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在3月11日發表的一篇報告,該報告警告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使用布洛芬(Ibuprofen)解熱鎮痛藥物要小心,因為它會活化ACE 2 receptor,而ACE 2 receptor同時也是冠狀病毒的受體,可能會因此造成病情惡化。
法國衛生部長維蘭(Olivier Veran)在推特上建議,有感染或懷疑自己有感染出現發燒症狀的人,如果需要自行服藥,寧可選擇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如普拿疼),而不要使用布洛芬(Ibuprofen)。已經服用解熱鎮痛消炎藥的患者,應諮詢醫師。隨後,法國衛生部發出乙醯氨酚類藥物限購令,暫停網路販售,一般藥店每人每天限購1盒,有醫生處方的,每人每天可購買2盒,以確保供應充足。
布洛芬是一種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主要作用是抑制身體產生某些發炎物質,以減少腫脹、疼痛和發燒。它廣泛用於緩解頭痛、生理痛、肌肉關節疼痛,是一種常見的退燒、止痛成藥和處方藥物。
針對WHO的聲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專家對此有兩種看法:一是同意WHO的說法,認為武漢肺炎病人使用布洛芬這類消炎止痛藥,可能會影響病人的免疫狀況,導致病情惡化,因此應避免使用;另一方面則認為,這個資訊的證據仍然有限。「WHO是基於善意發出聲明,臨床上有很多退燒止痛藥可供選擇使用,我們專家小組討論後,會適度提醒醫療體系,退燒時可以使用其他一般藥物。」
正確使用止痛藥,有疑似感染症狀立即就醫
疫情期間,許多民眾會避免去醫院,選擇自行到藥局購買成藥。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民眾該如何選擇止痛藥?
彰化基督教醫院藥學部藥師江怡蓉指出,《刺胳針》的報告主要探討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感染武漢肺炎的風險是否較高。報告中推論,服用某些藥品可能會強化ACE 2轉化酶,使病毒更容易感染細胞,進而加劇感染症狀,其中提到了布洛芬(Ibuprofen)這個成分。然而,這樣的論述目前缺乏臨床證據支持,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各國的防疫措施有所不同。歐洲國家建議輕症病人在家隔離休養,有症狀時可自行服藥緩解。台灣對武漢肺炎採取嚴格篩查,且醫療可近性高。防疫期間,醫療院所嚴陣以待,如果有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疑似症狀,應儘快就醫,由專業人員判斷診治。特別是現階段從國外返台的民眾,若出現疑似症狀,切勿自行服用解熱鎮痛消炎藥物,以免影響醫師的臨床判斷,並造成傳染給其他人的風險。
若民眾本身長期規律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切勿自行停藥,如有疑慮請先諮詢醫師或藥師。
"健康新知,新冠肺炎,藥物知識,迷思破解"
"疫情期間止痛藥怎麼選?藥師:有症狀儘速就醫,勿自行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