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有泡泡是腎臟病?中醫:8成的人都正常,教你觀察關鍵
剛完成針灸治療的周先生站在治療區走道上,稍稍壓低聲音地追問:「孫醫師,我可以問您一個問題嗎?」
他緊接著敘述,接受針灸之後這幾個月來的腰痛改善進步神速,走路也比以前輕快,感覺整個人好像年輕10歲。但是對於最近1週出現一個狀況感到困惑,這幾天還特別觀察了一下,想來問醫生。
「我最近早上小便的時候,發現馬桶水面上有很多泡泡,本來不以為意,結果連續好幾天都看到,加上前陣子常常腰子筋痠痛,精神比較差,這些症狀是不是中醫講的敗腎、腎虧?可是我去年健康檢查一切都很正常,有可能得到腎臟病嗎?」
小便有泡泡≠蛋白尿≠腎臟病
小便有泡泡,不一定是腎臟病的先兆。通常是因為尿液中除了身體排出的水分,還有代謝廢物,大部分是鹽類和尿酸,正常人每天也會排泄微量蛋白質,主要是食物中蛋白質消化後產生,造成尿液表面張力的改變。
此外,男性的尿液會比女性的容易有泡泡,因為男性站著解尿,距離馬桶水面較遠,小便時沖激水面的力量較大;或者是早上的第一泡小便,憋得比較久或水喝得比較少,尿液經過一整晚濃縮後,尿中代謝廢物濃度高,再經過一陣沖激,使得馬桶內的尿液出現泡沫。所以正常人小便也會有泡泡,不一定表示腎臟有問題。
我建議周先生可以站在馬桶前觀察一下,如果數分鐘內泡泡可以逐漸消失,比較沒問題;如果一直都無法消失,那就可能是和腎臟病相關的蛋白尿的症狀。
「我以為腰子筋痠痛,再加上小便出現泡泡的狀況,可能是中醫講的敗腎,」他似乎還陷入疑惑之中。
我趕緊說明,中醫學沒有「敗腎」的說法,只有「腎虛」,如腎氣虛、腎陰虛、腎陽虛等。中醫所講的腎範圍更廣,不單單是解剖學上的腎臟,它還與神經、骨骼、造血、生殖、免疫、內分泌等系統有關。腎虛常見的症狀有:健忘、失眠、腰膝痠軟、身倦乏力、怕冷、頻尿、視力減退、聽力衰退……等,再配合舌診、脈象,才能診斷為腎虛。「雖然您有腰痛的問題,但依我的四診結果,和腎虛比較無關,請放心。另外,我們俗稱的腰子筋其實是指腰部兩側的肌肉,和腎臟比較有關的是此處的敲擊疼痛,代表腎結石的可能性。」
「除了腎臟病,還有其他原因會造成蛋白尿嗎?」
「有很多因素會導致蛋白尿,正常人在運動後、連續多日大魚大肉後、外在環境溫度變化時、月經前後、坐月子期間都可能會暫時性的出現蛋白尿,若是罹患糖尿病而控制不好、泌尿道感染、發燒、心臟病、肝膽道疾病或自體免疫溶血性疾病,也都有可能造成蛋白尿。」
根據研究顯示,小便出現泡泡,僅有2成是蛋白尿,近8成的人都是正常,最正確的方法是做尿液檢查來確認,我幫周先生轉診至西醫門診,他比較安心了。
"醫療,中醫養生,腎臟病,常見疾病,迷思破解"
"小便有泡泡是腎臟病?中醫:8成的人都正常,教你觀察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