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場女強人到回歸家庭:鄒開蓮的生命轉彎
鄒開蓮,這個名字在台灣網路產業發展初期,幾乎是蓬勃發展的代名詞。她曾是 Yahoo!奇摩的領袖,帶領團隊開創了奇摩拍賣等許多開創性的服務。明快爽朗的風格,加上早年曾踏入演藝圈的經歷,讓她在人們心中留下既親民又難忘的印象。
2020年,為了挑戰自己,過一個沒有名片、沒有總經理職稱的生活,鄒開蓮決定告別 Yahoo!奇摩,轉任策略顧問,同時擔任台灣世界展望會董事長。然而,這一年,她的母親因病去世,自己也被診斷出罹患乳癌。儘管她依然忙於演講和工作,但她也開始放慢步調,透過陪伴來修補家庭關係,讓親子關係從過去的緊張轉變為享受。
以下內容整理自《親子天下》對鄒開蓮的專訪:
忙碌職場三十載,家庭是「心最糾結的地方」
鄒開蓮坦言,身為職場女性,特別是在高壓環境下,最難過的一關往往是「家庭」。由於工作繁忙,她鮮少有時間與孩子共進晚餐,一個月大概只有一次機會。阿姨會拍下為孩子準備的菜餚照片給她,但她看到的不是菜,而是一個長餐桌上,兒子獨自用餐的畫面。這讓她感到自責,擔心孩子的成長少了陪伴。
兒子小時候沉迷於電動玩具,甚至半夜「加班」偷玩。為了阻止他,鄒開蓮不得不藏起電腦和手機,但孩子總能找到。這段經歷讓她感到挫敗和痛苦。
36歲時,鄒開蓮經歷了第一次婚姻,但兩年後便離婚。她回頭看這段經歷,認為是上帝讓她全然依靠祂。40歲時,她再婚,41歲生下兒子,當時正值事業高峰期。
鄒開蓮表示,家庭常常是我們心最糾結的地方。夫妻之間也常因她的工作壓力而爭吵,她總是手機不離身,情緒高漲,難以平靜下來。對工作壓力大的媽媽來說,很難將工作情緒與家庭完全切割,容易帶著情緒管教孩子,難以冷靜地接納孩子的一切,造成彼此關係緊張。
信仰柔軟想法,疫情催生更多親子時光
鄒開蓮認為,信仰是她生命中的轉捩點。2000年,她加入 Yahoo!奇摩,同年成為基督徒。教養過程中,信仰幫助她冷靜下來,不與他人比較,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孩子。焦慮常常阻礙關係,但當家人關係和樂時,那是人生最快樂的事。
COVID-19疫情期間,居家工作時間變長,家人有更多時間相處。鄒開蓮離開全職工作後,家人更常聚在一起聊天、運動,一起玩桌遊、看電影。她發現孩子有很多話想說,也開始看到彼此的優點。兒子甚至稱讚她不上班後脾氣和耐性變好了。
兒子和丈夫都熱愛 NBA,父子倆有了共同話題,也開始一起打籃球。鄒開蓮發現兒子玩電動的習慣逐漸減少,他覺得有更好的東西,偶爾和爸爸、朋友打球也很好。這一切都超乎她的想像。
每週末,他們家都會舉行「家庭祭壇」,分享感恩的事和禱告,這是一個很有質感的交流。兒子分享今年最喜樂的事,其中之一就是多了一個最好的朋友,他的爸爸。鄒開蓮聽了既吃醋又開心。
她發現,真正需要的不是修正,而是用更多的愛和耐心陪伴孩子,相信他們成長和轉彎的時間與自己的時間表不同,並欣賞他們的優點。
被孩子暖心接納,「其實孩子都知道妳很想用心」
鄒開蓮分享,今年收到孩子的卡片,孩子寫道:「雖然我的媽媽不會燒菜,可是有哪幾個媽媽像我媽媽這麼有國際觀、會講英文?所以我覺得我媽媽很棒,可以給我們這麼多在職場上很有遠見的分享。」這讓她感到窩心,知道孩子們其實都知道她想用心,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她鼓勵職場媽媽們,儘管在孩子小的時候會很辛苦,但當孩子長大後,就能和他們有許多共同話題。
對於如何達到工作與生活平衡,鄒開蓮認為,當下不見得能平衡,但一生可以是平衡的。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會做不同的事、關注不同的事物。我們也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逼自己在每一刻都成為完美的職業婦女、媽媽和妻子。
她想對當年的自己說,作為父母要調整心態,不要覺得孩子做到什麼樣才叫成功,才叫父母教養成功。
"人物,心靈,熟齡"
"從職場女強人到回歸家庭:鄒開蓮的生命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