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功效有哪些?8大好處一次看!食用禁忌、保存撇步別忽略
薑(英文 Ginger)是在市場、超商能輕易買來入菜的中藥材,為熱帶地區的草本植物,料理內只要加入薑稍加調味,就能去腥、提味,是調味的好幫手。除此之外,食用生薑更具有以下8大健康功效:
- 預防感冒: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B與少量的維生素C,而且屬於高膳食纖維、高鉀的植物,因此多吃能有效防感冒。
- 止痛:薑具有止痛效果,自古就使用薑來止痛,包括減緩頭痛、關節痛或是生理痛等。
- 調節血糖:一篇2022年的研究發現,薑對於糖尿病患者有協助控制餐後糖化血色素的效果。
- 預防血管阻塞:薑有保健功效,能幫助降低膽固醇、促進新陳代謝,保持血管暢通。
- 促進腸道蠕動與吸收:薑能幫助食物消化、促進養分吸收、促進腸道蠕動,也有預防大腸癌可能。
- 緩解噁心嘔吐: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資料指出,薑有薑辣素,能幫助胃部排空、緩解噁心嘔吐,例如暈車、化療或是孕吐,都有緩解的效果。
- 抗發炎:薑裡面的薑辣素能降低體內發炎的反應,對於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 預防失智和認知功能退化:根據2022年刊登在《營養學前沿(Frontiers in Nutrition)》指出,薑有薑烯酚(shogaol)、薑辣素等等物質,有抗發炎、改善神經疾病的潛在功效。
薑雖然營養價值高好處多,但食用之前也應該檢視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宜食用,例如女性月經來潮,如果剛好是熱性體質伴隨骨盆腔發炎,則不宜食用薑茶,會導致火氣偏大,引起更劇烈的發炎反應。
- 女性生理期:女性月事來潮的時候,如果屬於寒性體質,適量飲用薑茶有助於緩解不舒服,然而如果屬於燥熱體質,則應多注意自身身體狀況,不宜食補過多薑茶。
- 胃食道逆流:薑雖然促進腸胃蠕動,但如果吃過多則薑辣素反而會引起反效果,會有嘔吐、胸悶、胃食道逆流等症狀。
- 燥熱體質:火氣大的人如果吃過多生薑,可能會有便秘、喉嚨痛、口乾舌燥等症狀。一般人引用薑茶也以一週2~3次即可,過多不宜。
- 薑茶不宜晚上喝:薑為溫熱屬性,晚上喝可能會使人亢奮,讓身體較難獲得充分休息。
薑依照採收時的熟成程度或熟度可以分為嫩薑、粉薑與老薑,雖然都是薑,但是不同時期採收的薑烹煮方式、營養成分與保存訣竅則略有不同。
| 嫩薑 | 粉薑 | 老薑 | 薑母 |
膳食纖維(每100克) | 3.2克 | 2.7克 | 1.4克 | - |
採收期 | 種植滿4個月採收 | 種植滿6個月採收 | 種植滿10個月以上 | 當年度不採收,而是留到明年與新長成的薑一起採收 |
外觀 | 偏白色 | 淡咖啡色 | 土黃色,且表皮粗糙有紋路 | 顏色比老薑更深、表皮多層 |
口感 | 吃起來清爽、皮薄適合生吃,水分高達90%以上 | 此時的薑飽滿肥大,細細品味口感佳,適合拿來入菜爆香 | 薑辣素富含豐富,較為辛辣,常用於薑母鴨、麻油雞,營養豐富且水分少 | 薑辣素含量最高,比老薑更辣,常用來煲湯、煮成薑母茶 |
老薑購買回家後,可以先清洗表面泥土,放在陰涼通風處,可保存1個月,或是可以切片冷凍保存,可以保存更久,要使用時可以直接使用、不需退冰。嫩薑與粉薑則需冷藏存放,能保存約2週。
薑發芽可以吃嗎?
薑發芽是還能食用的,並不會產生有毒物質,但是發芽的薑會讓營養價值降低,但如果發現薑已經發霉、腐爛,可能會產生黃樟素(Safrole)、會導致肝細胞產生病變,誘發肝癌或食道癌,應該盡速丟棄。
薑與薑黃(Curcuma Longa)是完全不同的東西,薑黃俗稱「鬱金」,我們常吃的咖哩就是此種中藥食材,有紅薑黃、黃薑黃,則分別是秋鬱金、春鬱金萃取而成,薑黃含有豐富的薑黃素、維生素、鈣、鎂、鈉等礦物質,其中的薑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預防癌症。
雖然外觀與生薑差不多,但內含的營養成分則明顯的不同,薑黃富含的薑黃素、維生素、礦物質等同樣相當豐富,因此也是超級食物。
薑使用一般常見的盆栽也能成功種植。在選擇薑的時候,可選擇快要發芽的薑,讓薑更快速的生長,在配土方面,可以使用一般的種植土,並採半日照,每天約3小時的日照即可。
薑茶是秋冬暖身體的好選擇,在加入冰糖、枸杞、紅棗一起熬煮,就能喝出天然的濃醇甜度。
黑糖薑茶
"營養,健康飲食,養生"
"薑的功效與食用禁忌:一次了解薑的營養價值、保存方法及黑糖薑茶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