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發炎的原因?
腎臟俗稱腰子,位在後腹腔上端,脊椎兩側各一個,狀似蠶豆,比成人的拳頭略小。腎臟對人體的主要功能是淨化血液和排泄廢物,此外還可調節體內水分、血液酸鹼度、平衡電解質;製造調節血壓的腎素(renin)與血管張力素、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的紅血球生成素(EPO)、促進腸道吸收鈣質的活性維生素D,以及其他各種荷爾蒙。可以說一旦腎臟受損,人體的各項機能都會故障甚至停擺。
腎臟發炎在病程上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常見的急性腎炎包括腎絲球腎炎、腎小管炎和腎盂腎炎。若急性發炎未完全治療就可能轉為慢性發炎,而在慢性發炎中較常見的便是腎絲球腎炎,是台灣尿毒症的致病因素中排名第二的疾病,不可輕忽。
* 腎絲球腎炎:原因非常複雜,目前多認為是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和遺傳導致,還有許多病人找不到發作的因子,都是健檢時意外發現,稱為原發性腎絲球腎炎。此外A型鏈球菌感染、高血壓和糖尿病也都是風險因子。
* 腎小管炎:又可稱為間質性腎炎,成因大致分成兩類。第一是藥物不良反應,例如抗生素、止痛藥和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物。第二是非藥物因素,包括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和硬皮症)和電解質失衡(低血鉀或高血鈣)。
* 腎盂腎炎:腎盂腎炎大多由感染引起,病菌感染的途徑包括上行感染、血行感染和直接感染,女性由於尿道短且離肛門較近,因此感染機率大於男性。常見的菌種有大腸桿菌、枯草桿菌、變形桿菌、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此外尿路結石若併發尿路堵塞,引起尿滯留也可能導致腎盂腎炎。
腎臟發炎症狀有哪些?
腎臟是代謝人體廢物的重要器官,其中排尿的狀況出現異常很可能就是腎臟生病的指標。一般來說,若平日裡不明原因尿量、尿液顏色有明顯改變,或者出現大量泡沫尿、血尿,有以上症狀,民眾應積極就醫尋求醫師協助。此外腰痛也常被認為是腎臟病的代表性症狀,但是如果沒有排尿異常的問題,且休息後多能緩解,那更可能是姿勢不良或運動傷害導致的腰肌勞損。以下介紹3種常見的腎臟發炎症狀:
* 腎絲球腎炎:症狀包括血尿、蛋白尿(尿泡變多)、水腫、高血壓、關節疼痛和發燒等。
* 腎小管炎:排尿量異常(變少或變多)、血尿、噁心、嘔吐和高血壓等。
* 腎盂腎炎:症狀包括頻尿、尿急、排尿困難、血尿、腰痛、發燒、畏寒、噁心和嘔吐等。
腎臟發炎會導致慢性腎衰竭?
腎臟發炎會使腎臟組織持續受到傷害,腎臟功能逐漸受損最終會演變為慢性腎衰竭,也就是所謂的尿毒症。正常經腎臟排泄的廢物無法排出而累積在體內,血中毒素就會增加,全身器官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尿毒症症狀包括:
* 中樞神經或周邊神經:失眠、煩躁、肌肉痙攣、四肢麻木、抽搐、昏睡或昏迷。
* 循環器官:高血壓、心包膜發炎、鬱血性心衰竭、肺水腫。
* 腸胃器官: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 造血器官:貧血、出血、血液凝固障礙。
* 皮膚:臉色蒼白、皮膚乾燥、流汗後皮膚有小小的尿素結晶,全身乾燥搔癢。
* 肌肉骨骼:包括腎性骨病變、纖維性骨炎、骨軟化症等腎臟骨病變、肌肉病變。
* 呼吸器官:呼吸困難、喘氣、呼吸有尿素臭味。
腎臟發炎看哪一科?
腎臟發炎可以至泌尿科就診,泌尿系統涵蓋的範圍非常大,上自腎臟、輸尿管,下至膀胱和尿道,因此腎臟有問題可以到泌尿科就診。而一般醫院的腎臟科屬內科的一環,處理的內容較偏向腎臟組織的問題,例如尿毒症或電解質失衡。當然腎臟發炎去看腎臟科也沒有問題,如果有任何需要動用到外科的檢查醫師也會協助病人轉診。
腎臟發炎治療方法?
腎臟發炎的治療方式視成因而定,大部分的腎臟發炎都需要正規治療才能痊癒。以下介紹各種腎臟發炎的治療方法。
* 腎絲球腎炎:主要以藥物治療,包括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利尿劑和降血壓藥物等。由於在療程中會使用免疫抑制藥物,需特別注意感染的問題。
* 腎小管炎:若由藥物引起,需先停藥。停藥後一週病人的腎功能未恢復則追加使用類固醇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引起的腎小管炎可用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治療,若是電解質失衡引起則需矯正電解質。
* 腎盂腎炎: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並提供病人足夠水分,如果有全身性症狀如發燒和頭痛時也可斟酌給予藥物緩解不適感,如果腎盂腎炎是由結石引起則需合併做手術治療。
腎臟發炎的飲食限制
腎臟發炎時,代謝的廢物不能正常的排出體外,此時飲食控制就顯得至關重要,基本飲食限制如下:
* 蛋白質限制:當腎功能不佳時,病人需降低蛋白質攝取量以減少腎臟排泄毒素的負擔,隨著腎功能惡化的程度愈重,飲食限制也愈嚴格。
* 鈉離子限制:腎臟發炎時,病人可能會出現水腫的症狀,限制鹽分攝取可以減少液體滯留,減少心臟負荷;不只有限制鹽類攝取,醬油、番茄醬、烏醋等高鹽調味料都應減少。
* 鉀離子限制:腎臟疾病至後期容易出現高血鉀,因此含鉀量高的食物應被列為高度警覺的食材,例如菠菜、白莧菜、地瓜葉、榴槤、釋迦、香蕉、南瓜、番石榴等,為了避免攝取過多鉀離子,食用葉菜類可先汆燙,將鉀離子溶出,不喝菜湯、只吃青菜。
* 水分的平衡:若發現水腫及高血壓症狀,必須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適宜的限水,以減少心臟、肺臟的負擔,避免患者的生命受到更嚴重的威脅。
如何預防腎臟發炎?
腎臟發炎的原因多且複雜,預防需從多方面著手,從日常飲食到生活習慣都需注意:
* 養成良好排尿習慣、勿憋尿。
* 性行為後做好清潔,避免尿路感染。
* 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避免壓力可防止自體免疫功能異常。
* 謹慎使用藥物。過去發現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是造成腎臟發炎的元凶之一,雖然台灣已禁用相關藥物,但來路不明未有醫師處方的藥物還是要多加小心。
"醫療,常見疾病,腎臟病"
"腎臟發炎:原因、症狀、治療與飲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