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功能與鼻竇炎症狀全解析:原因、治療、手術時機
鼻竇是位於眼睛周圍、臉頰和額頭的空腔,與鼻腔、大腦和口腔相鄰。其功能眾說紛紜,可能包括:
- 做為頭部撞擊時的緩衝空間
- 調節吸入空氣的溫度和濕度
- 發音共鳴
- 減輕頭部重量
鼻竇炎症狀有哪些?
鼻竇炎的症狀包括:
- 鼻涕倒流或流黃、濃鼻涕
- 鼻塞、鼻子悶塞感
- 臉頰、額頭部腫脹疼痛
- 聞不到味道、嗅覺變差或喪失
- 發燒
- 疲倦
- 單側眼睛周或臉頰痠脹、悶痛
初期症狀可能輕微,緩解幾天後又反覆出現且更嚴重。客觀檢查則需使用鼻腔內視鏡觀察鼻竇開口是否有膿樣分泌物。
鼻竇炎原因是什麼?急性、慢性差別?
鼻竇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感染,例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感冒前10天的鼻竇炎多為病毒性,超過10天則較可能是細菌性。
- 急性鼻竇炎: 治療後3個月內痊癒,大都由感染引起。
- 慢性鼻竇炎: 超過3個月,可能與過敏或免疫力較差有關。
感冒拖愈久、本身免疫力較差,或長期過敏導致鼻黏膜抗菌功能減弱,都可能造成鼻竇炎。
鼻竇炎會傳染嗎?
病毒型鼻竇炎(前7-10天)如同感冒,會透過飛沫傳染;細菌型感染(超過10天)傳染力不高。過敏或免疫力低造成的慢性鼻竇炎則不會傳染。
鼻竇炎不治療會自己好嗎?
感冒引起的急性鼻竇炎,多數人可靠自身免疫力克服。若感冒或鼻炎超過10天未痊癒,並持續流黃鼻涕,建議就醫治療,因為可能是細菌性感染。
鼻竇炎不治療的後果?
不治療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如細菌性鼻竇炎會侵蝕鼻竇周圍的骨骼或鄰近結構,造成蜂窩性組織炎、蓄膿,甚至失明。也可能感染腦部,引起顱底膿瘍、腦膜炎等。
特殊情況:
- 齒源性鼻竇炎: 單側腫脹、悶塞,且藥物治療無效,可能由牙齒發炎引起。
- 黴菌性鼻竇炎: 單側腫脹、悶塞,且愈來愈嚴重。
- 腫瘤: 合併流血及短期內出現的嚴重單側鼻塞。
鼻竇炎治療方法?多久會好?
- 病毒感染: 支持性療法,緩解症狀,7-10天可痊癒。
- 細菌感染: 抗生素治療,療程7-14天。
- 慢性鼻竇炎: 長期治療或手術。
常用藥物和鼻噴劑:
- 抗生素
- 抗組織胺
- 沖洗鼻子
- 鼻噴劑: 血管收縮劑(短期使用,不超過7天,避免藥物性鼻炎)或類固醇(可長期使用,需3-5天以上才見效)。
鼻竇炎何時需要手術?
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黴菌感染或發現腫瘤時,醫師才會建議開刀。手術目的是解除鼻竇開口處的阻塞,擴大開口,修掉腫脹的黏膜及息肉,使鼻竇通氣恢復暢順,改善黏膜上皮纖毛運動,改善鼻子不通的問題。
慢性鼻竇炎內視鏡手術主要目的是改善症狀,並非根治。若過敏體質嚴重未控制、免疫功能失調或低下、抽菸及術前鼻息肉較多較大的病患,日後仍可能復發。
鼻竇內視鏡手術為健保給付,通常需住院及全身麻醉。術前需進行鼻竇電腦斷層檢查,較嚴重或複雜的案例可利用導航系統精確定位,避免傷及血管、眼球或顱底結構,引起嚴重併發症。
"健康新知,常見疾病,呼吸胸腔"
"鼻竇炎知多少?原因、症狀、治療方式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