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類型、原因及治療方法
膽結石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其形成主要是因為膽汁中某些成分濃度過高,從而形成結晶。膽結石的成分主要包括膽固醇、膽紅素和鈣鹽。這篇文章將探討膽結石的原因、類型、高風險族群、症狀、治療方法以及飲食與生活習慣對於預防膽結石的重要性。
膽結石的類型
根據膽結石的成分不同,膽結石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 膽固醇結石:這種結石主要由膽固醇過飽和形成,西方人比東方人更為常見。
- 色素結石:這種結石主要由膽紅素形成。
- 混合型結石:這種結石由膽固醇和膽紅素混合形成。
高風險族群
根據衛福部台中醫院的資料,膽結石的高危險群包括以下幾類:
- 中高齡人士:年齡是最危險的因子,40歲以上人群的發生率較高。
- 女性:女性的發生率至少是男性的兩倍。
- 孕婦:懷孕期間荷爾蒙的變化會增加膽結石的風險。
- 有家族病史者:有膽結石家族病史的人風險較高。
- 肥胖者:BMI高於30的人容易罹患膽結石。
- 體重快速下降者:發生率增加可能和膽汁組成改變有關。
- 使用特定藥物者:服用雌激素或口服避孕藥的人風險較高。
- 患有其他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接受全靜脈營養治療的患者等。
膽結石的症状
膽結石大多數情況下沒有症狀,通常通過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然而,較嚴重的膽結石可能會導致以下症狀:
- 膽絞痛:吃完油膩食物後,病患會感覺到肋骨下右上腹部疼痛,有時甚至感到胸部或右肩疼痛,疼痛持續30分鐘至幾個小時。
- 胸痛:非特定部位的腹部疼痛。
- 打嗝、噁心嘔吐。
- 腹脹。
若出現以下症狀,應立即就醫:
膽結石的治療方法
一旦形成,膽結石很難自行消失。目前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 觀察與等待:對於無症狀的膽結石患者,通常不會進行任何處理,因為大部分患者一生都不會發生症狀。
- 膽囊切除手術:有症狀的膽結石主要以膽囊切除手術治療,能有效預防膽結石再復發及併發症發生。
- 膽結石溶解治療:對於不適合手術或有症狀的膽結石患者,可以考慮使用膽結石溶解藥物或體外震波碎石術。
中醫治療
根據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前理事長陳潮宗的說法,中醫將膽結石分為肝膽濕熱和肝鬱氣滯兩種類型,治療主要包括疏肝利膽、通導腑氣及疏通氣血。另外,針灸治療也能對膽結石有止痛和促進排石作用。
飲食與預防
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鄭金寶建議,膽結石患者應採取低脂飲食,以減少結石形成的風險。以下是飲食方面的建議:
- 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
- 脂肪攝取量控制在總熱量的30%以下。
- 選擇無脂或低脂的食物。
同時,應避免高脂或油炸食物、口味重的食物和會產氣的食物,如高澱粉食物(地瓜、芋頭、馬鈴薯)、氣泡飲料、酒、膨脹或發酵的食物(如饅頭、麵包等)。
預防膽結石的方法
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有助於預防和治療膽結石:
- 維持體重,避免肥胖。
- 多運動:每次30分鐘,每周至少五次。
- 控制飲食:少量多餐、控制脂肪,多食用蔬菜水果,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食用富含多元或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維生素C或咖啡、花生或腰果等堅果,皆有助於降低患膽結石的風險。
此外,醫界普遍認為,不吃早餐會增加膽結石的風險,因為膽汁會在膽囊中囤積,增加膽結石的可能性。但一些醫師認為168斷食療法並不會增加風險,因為膽汁會增加而不會濃縮。
總之,通過了解膽結石的形成原因、類型以及治療方法,並採取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膽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