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路是一項簡單而有效的運動,對健康有著多重益處。我們經常聽說,每天走8千步有助於保持健康。某項研究指出,每次走路30分鐘以上,每天持續3個月,可以使血壓下降約15毫米汞柱。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結果,但我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走路對血壓的影響。
腿部肌肉與血壓
走路時,我們主要使用的是腿部肌肉。從健康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極好的選擇,因為腿部肌肉的運動可以促進腦部活化,提高學習能力,並預防失智症等問題。然而,與血壓直接相關的主要器官是心臟和肺部,而這些器官位於上半身。如果上半身的運動不足,我們就無法看到血壓的明顯變化。
背部肌肉與血壓
令人意外的是,與降血壓直接相關的主要肌肉實際上是「背部肌肉」。這包括「背闊肌」和「斜方肌」,它們都是面積很大的肌肉。通過運動這些大面積肌肉,我們可以達到比運動小塊肌肉時更多的運動量。每天只需花費短短5分鐘,就可以明顯改善血壓。
降血壓健走法
如果你覺得不走路就提不起勁,不妨改變走路的姿勢。首先,要注意上半身的動作。請立刻改掉隨著步伐、前後擺動手臂的動作。應將腋下夾緊、手肘彎曲,兩手輕輕握拳於胸前,然後以背脊為中心,一邊左右擺動肩膀,一邊走路。只要感覺自己有隨著步伐扭動腰部,就已經在使用到上半身,這樣就可以了。
這種「降血壓健走法」可以徹底運動、刺激背部的大面積肌肉「背闊肌」和「斜方肌」。不論是在居家時進行5分鐘的降血壓健康操,還是外出時採用這種走路方式,都能保持血壓的穩定。讓我們一起行動,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