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挺身:強化核心肌群、增強上肢肌肉,好處超乎你想像!
伏地挺身(Push-up)是很常見的健身運動,能有效訓練核心肌群。研究顯示,能做40下伏地挺身的人,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只能做10下的人低很多。
伏地挺身的6大好處:
- 強化核心肌群: 有效強化腹肌、腰部、背部肌肉,促進身體健康。
- 增強上肢肌肉: 訓練手臂、肩部、胸部肌群,支撐身體重量。
- 提高肌耐力: 反覆訓練可強化肌耐力,提升日常活動的精力。
- 促進新陳代謝: 消耗卡路里,有助於減重與新陳代謝。
- 改善姿勢不良: 減少背部疼痛,改善姿勢不良引起的問題。
- 增進心肺功能: 全身性的有氧運動,可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心血管健康。
伏地挺身練哪裡的肌群?
主要訓練上半身和腰腹部的肌肉,包含:
- 胸肌: 胸大肌、胸小肌,靠近地面時可增進胸肌的拉伸和收縮。
- 三角肌: 肩部重要的肌肉群,增加肩部的穩定性與運動能力。
- 三頭肌、二頭肌: 寬手伏地挺身訓練三頭肌,窄手伏地挺身刺激二頭肌。
- 臀肌: 身體下降到更低的位置,可有效強化臀肌的拉伸,刺激臀部肌肉。
- 豎脊肌: 寬手伏地挺身,上升時背部肌肉收縮,可進一步刺激豎脊肌。
伏地挺身造成手腕痛、肩膀痛該怎麼辦?
新手做伏地挺身,姿勢正確非常重要。若出現手腕、肩膀疼痛,很可能是姿勢不正確所致。請注意以下幾點:
- 檢查姿勢: 手掌與地面平行、手腕與肩膀對齊、臀部與腿部成一直線,減輕手腕與肩膀的壓力。
- 減少次數: 循序漸進,不適時充分休息,減少肌肉負荷。
- 伸展放鬆: 伏地挺身後伸展放鬆,緩解肌肉緊繃。
- 冷敷熱敷: 若已疼痛,可先冷敷,再熱敷促進血液循環。
- 適度休息: 給身體足夠的修復時間,避免過度訓練。
- 就醫諮詢: 若疼痛無法緩解或加重,建議就醫諮詢。
伏地挺身標準次數是一天幾下?
沒有統一答案,依照個人身體狀況調整。可分為:
- 初學者: 1組約10~15下,一天2~3組。
- 中級者: 1組嘗試20~30下,一天2~3組。
- 進階者: 1組超過30次,一天4~5組。
重點在於姿勢的正確性和體能的進步,做不滿次數也無妨。
伏地挺身正確姿勢怎麼做?
注意手腕、呼吸、核心出力、手部間距等細節:
- 手腕動作: 手掌確實張開支撐,避免手腕疼痛。
- 呼吸方式: 下降時吸氣、上升時呼氣,保持呼吸順暢。
- 手部間隔: 手掌與肩膀同寬或稍寬,手指保持向前或稍微外轉。
- 核心出力: 確保身體保持一直線,緊縮附近肌群,做有效的訓練。
- 升降技巧: 下降時胸部不要觸碰到地板,上升時臀部不要翹起或下腰。
- 動作流暢: 自我控制動作與速度,保持動作一致性與順暢度。
"運動健身, 生活保健, 運動傷害"
"伏地挺身:正確姿勢、訓練肌群及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