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並非萬能!醫師揭露「突破性感染」真相:接種後仍可能確診
指揮中心日前公布多起本土確診個案,其中一例境外移入案例引發關注:一位44歲婦人4月在美國接種完兩劑BNT疫苗,返台後仍確診。對此,指揮中心表示,接種疫苗並非百毒不侵。醫師也分析,此為「突破性感染」,疫苗的保護是避免重症或死亡,並非100%避免感染。

該婦人4月赴美完整接種兩劑輝瑞BNT疫苗,6月3日搭機返台居家檢疫期間確診,連帶丈夫也染疫。醫師黃軒分析,從實驗數據來看,應是太太較早感染,再傳染給先生。
何謂「完整接種疫苗」?
黃軒醫師指出,大眾對「完整接種疫苗」的認知有落差。除了要「打滿劑量」(如輝瑞、莫德納、AZ需打兩劑,嬌生僅需一劑),還需「滿14天」才能稱為「完整接種疫苗」,並非打完針就算數。疫苗的免疫力,通常在接種後至少12~14天後才會開始生效。

接種疫苗後仍可能確診?
黃軒醫師解釋,COVID-19疫苗就像免疫系統訓練營,使免疫細胞學會如何對抗真正的COVID-19病毒。接種足量疫苗能保護免於重症或死亡,但即使是最好的疫苗,也無法100%完美保護而不被感染。以色列研究顯示,打完輝瑞疫苗仍可能感染COVID-19,但相較未施打疫苗者,病毒量可能較低!
「疫苗突破性感染」如何發生?
黃軒醫師強調,疫苗突破性感染不斷發生,原因之一是沒有100%完美的疫苗,另一原因可能是免疫系統缺陷,導致疫苗未發揮訓練作用。疫苗實際上是模仿SARS-CoV-2病毒,幫助身體學會抵抗真正的病毒,但對某些人而言,疫苗可能未在其體內免疫系統中產生足夠抗體,或其免疫系統根本無法接受訓練。
如何預防接種疫苗後仍確診?
黃軒醫師建議以下方法:
- 群體免疫機制: 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群體免疫(或稱社區免疫)可預防突破感染風險。即使疫苗在某些人體內無法充分保護,社區中其他接種疫苗者也能阻止COVID-19傳播,為未接種疫苗者提供間接保護。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需70%~80%人口接種疫苗才能實現群體免疫。
- 維持防疫措施: 在未達群體免疫、未完成完整接種疫苗前,甚至已完整接種疫苗,都應維持常規防疫措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
- 加速疫苗接種: COVID-19存在時間越長,病毒突變機會越多,可能繞過當前疫苗的保護作用。因此,加速完整疫苗接種不僅保護個人,也阻礙病毒突變。
"健康新知,新冠肺炎,迷思破解"
"疫苗並非萬能!醫師揭露「突破性感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