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進補別盲從!中醫:體質燥熱者應避免薑母鴨、羊肉爐
隨著秋意漸濃,立冬節氣即將到來。許多人趁著天氣轉涼,開始計劃品嘗羊肉爐或薑母鴨等溫補食物。但中醫師黃獻銘提醒,薑母鴨和羊肉爐偏向溫補,比較適合體內寒性體質的人食用。若是容易長痘痘、便祕、睡不好,甚至皮膚搔癢、有濕疹的人,反而應該暫時避免。
體內已上火者不宜再攝取溫補食物
黃獻銘解釋,薑母鴨和羊肉爐的味道偏向溫補,在體內營造春夏的陽光效果。因此,比較適合體質偏寒的人食用,藉此增加一些陽氣。寒性體質的特徵包括在冷氣房容易手腳冰冷、頭痛、全身不適,穿著比他人多;容易感到疲倦無力,運動意願低落。
相反地,如果你容易長痘痘、便祕、睡眠品質不佳,皮膚搔癢或有濕疹,就不建議立冬時節大量攝取薑母鴨或羊肉爐。黃獻銘提醒,這些症狀意味著體內已有上火現象,不應再攝取太多溫補食物,反而應該讓身體適度降溫。

立冬補冬重點在「味道密碼」
談到立冬養生,黃獻銘強調應順應節氣,掌握「味道密碼」的概念。他解釋,中醫將春、夏、秋、冬四季對應到五行中的木、火、金、水。立冬期間,重點在補足秋冬之交的金和水元素。金的味道組合包括酸、鹹、辛三味,有助提升金的能量。水則對應苦、甘、鹹三味,攝取這類食材可讓冬季進補更順暢。
黃獻銘舉例,想要補冬可選擇苦瓜、紅棗、雞肉,分別代表苦、甘、鹹;若要補筋,可用山藥、排骨、蒜頭,涵蓋酸、鹹、辛三味。

把握三味原則 食材搭配有彈性
黃獻銘建議,立冬進補以一道菜包含三種味道最理想,但若有困難,只要每餐盡量攝取到各種味道的食材也可以。比起食補,若要達到療效還是需要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藥物。一般在家料理,只要把握「味道密碼」的原則,搭配食材可以有彈性發揮。
最後,黃獻銘再次提醒,立冬食補需視個人體質而定。如有疑問,最好諮詢你的家庭中醫師,由熟悉你身體狀況的專業人士提供最適切的養生建議。
"養生,健康飲食,中醫養生,熟齡生活"
"立冬進補:體質寒熱大不同,中醫教你如何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