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它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根據統計,台灣女性30歲以上有1/3~1/2的人有子宮肌瘤,但其中只有1/3有明顯的症狀¹。子宮肌瘤的發生與雌激素、黃體素、生長激素等荷爾蒙有關,也與初經年齡、生育次數、體重、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²。
子宮肌瘤的症狀和診斷方法
子宮肌瘤的症狀取決於肌瘤的大小、數量和位置。一般來說,肌瘤越大、越多、越靠近子宮腔,就越容易引起不適。常見的症狀有:
- 經血量過多、經期延長、經痛
- 貧血、頭暈、乏力
- 頻尿、尿急、尿痛
- 便秘、腹脹、腹痛
- 不孕、流產、早產
- 腹部腫塊、腰酸背痛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建議你盡快去看婦產科醫師,做一些檢查,如子宮鏡檢查、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掃描等,以確認是否有子宮肌瘤,並評估其大小、數量和位置。有時候,子宮肌瘤也可能是惡性的,雖然機率很低,但如果你發現肌瘤短時間內快速增大,或是有異常出血,就要特別注意,並且做進一步的鑑別診斷³。
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和注意事項
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要視個別情況而定,包括肌瘤的大小、數量和位置,以及你的年齡、症狀、生育計畫等。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治療方式:
- 觀察追蹤:如果你的肌瘤很小、很少,或是沒有任何症狀,你可以選擇不做任何治療,只要每3~6個月回診一次,觀察肌瘤的變化,如果有任何異常,再及時處理。
- 藥物治療:如果你的肌瘤引起了經血量過多、經痛等症狀,你可以選擇用藥物來控制,如避孕藥、避孕器、柳培林、恩惜膜等。這些藥物的作用是調節荷爾蒙水平,減少經血量,或是縮小肌瘤的大小。但是,這些藥物也有一些副作用,如月經不規則、更年期症狀、骨質流失等,而且一旦停藥,肌瘤可能會再次增大,所以要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並定期追蹤⁴。
- 手術治療:如果你的肌瘤太大、太多,或是壓迫到其他器官,或是影響到你的生育能力,你可以選擇手術治療,切除肌瘤或是整個子宮。手術治療的方式有傳統的開腹手術,也有較新穎的腹腔鏡手術或是子宮鏡手術,這些手術的優點是傷口較小、恢復較快、併發症較少,但是也有一些限制,如肌瘤的大小、數量和位置,以及醫師的經驗和技術等。手術治療的選擇要根據你的個人情況和醫師的建議,並且要了解手術的風險和效果。
- 介入式治療:如果你的肌瘤不適合手術治療,或是你不想開刀,你可以選擇介入式治療,如子宮動脈栓塞術或是聚焦式超音波治療。這些治療的原理是利用導管或是超音波,切斷或是破壞肌瘤的血管,使肌瘤缺血壞死,從而縮小或是消失。這些治療的優點是無創或是微創,恢復快,不影響子宮功能,但是也有一些缺點,如可能會有疼痛、發燒、感染等併發症,或是肌瘤復發的可能性,而且適用的肌瘤類型也有限。
無論你選擇哪種治療方式,都要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治療的目的、過程、效果和風險,並且遵循醫師的指示,定期追蹤,以確保治療的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