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智症是一種影響大腦認知功能的疾病,會導致記憶力、思考能力、行為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失智症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而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一系列症狀。失智症最常見的類型是阿茲海默症,其特徵是記憶力衰退和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困難。
失智症的發生與年齡、遺傳、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隨著台灣人口老化,失智症的比率也隨之上升。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人中,每13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80歲以上的老人中,則有5人中的1人是失智者。失智症不僅影響個人的健康和生活品質,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因此,預防失智症是一個重要的議題。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根治失智症,但有一些方式可以降低失智症的風險,或延緩失智症的進展。這些方式包括運動、飲食和按摩等,以下將分別介紹這些方式的原理和方法。
運動
運動是預防失智症的最佳方式之一,因為運動可以促進心血管健康,增加大腦的血液供應,改善大腦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攝取,刺激神經細胞的生長和分支,增強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結,提高大腦的可塑性和抵抗力,從而保護大腦免受損傷,並提升認知功能。
運動的種類和強度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能和喜好來選擇,但一般建議選擇有氧運動,例如健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有氧舞蹈等,這些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環,對大腦有益。此外,也可以選擇一些需要策略性思考和社交互動的運動,例如球類運動,如桌球、羽球、網球等,這些運動可以同時刺激大腦的多個區域,增加大腦的活力和靈活性。
運動的頻率和時間也要適度,一般建議每週至少運動2次,每次至少30分鐘,並保持運動的強度在中等以上,讓心跳加快,出點汗。運動前後要做好熱身和放鬆,避免受傷或過勞。運動時要注意身體的感覺,適時調整運動的強度和時間,不要勉強自己,也不要過於輕視自己的能力。運動時最好有伴,可以增加運動的樂趣和安全性,也可以增加社交的機會。
飲食
飲食也是預防失智症的重要方式之一,因為飲食可以影響大腦的結構和功能,提供大腦所需的營養物質,抵抗大腦的氧化壓力,減少大腦的發炎反應,調節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從而保護大腦,並提升認知功能。
飲食的原則是均衡、多樣、適量,要確保每天攝取足夠的水分和6大類食物,包括低脂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全穀根莖類、水果類、蔬菜類和魚豆肉蛋類。這些食物可以提供大腦所需的各種營養素,例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其中,有些營養素對預防失智症有特別的幫助,例如:
抗氧化劑:可以抵抗大腦的氧化壓力,減少自由基對大腦的損傷,保護神經細胞,延緩大腦的老化。常見的抗氧化劑有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花青素、前花青素等,可以從各種顏色的水果和蔬菜中攝取,例如芭樂、奇異果、檸檬、火龍果、草莓、櫻桃、紅蘋果、木瓜、芒果、橘子、葡萄柚、鳳梨、葡萄、桑椹、李子、藍莓、百香果等。
維生素B群:可以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增加大腦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攝取,調節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提高大腦的活力和記憶力。常見的維生素B群有B1、B2、B6、葉酸(B9)、B12等,可以從全穀類、豆類、肉類、蛋類、奶類、綠葉蔬菜等中攝取,例如全麥麵包、糙米飯、五穀米、燕麥、蕎麥、黃豆、黑豆、毛豆、豆腐、雞肉、牛肉、羊肉、豬肉、雞蛋、鴨蛋、低脂牛奶、低脂優格、起司、地瓜葉、空心菜、萵苣、綠花椰菜等。
礦物質:可以維持大腦的電解質平衡,調節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保護神經細胞,預防大腦的退化。常見的礦物質有鈣、鋅、鐵、鎂等,可以從乳品類、堅果種子類、肉類、蛋類、蔬菜類、水果類等中攝取,例如低脂牛奶、低脂優格、起司、杏仁果、核桃、腰果、榛果、南瓜子、芝麻、雞肉、牛肉、羊肉、豬肉、雞蛋、鴨蛋、苦瓜、洋蔥、蘑菇、金針菇、大蒜、木耳、竹筍、白花椰菜、白蘿蔔、芭樂、奇異果、檸檬、棗子、酪梨等。
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預防便秘,減少腸道內毒素的吸收,降低血壓和血糖,減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進而保護大腦。常見的膳食纖維來源有全穀類、豆類、蔬菜類、水果類等,例如全麥麵包、糙米飯、五穀米、五穀雜糧、糙米麩、燕麥、蕎麥、黃豆、黑豆、毛豆、荷蓮豆、甜豆、豆腐、南瓜、地瓜、馬鈴薯、玉米、山藥、菱角、蓮子、栗子、青椒、地瓜葉、蘆筍、空心菜、小黃瓜、萵苣、綠花椰菜、紅甜椒、紅莧菜、甜菜、紅番茄、紅皮番薯、胡蘿蔔、苦瓜、洋蔥、蘑菇、金針菇、大蒜、木耳、竹筍、白花椰菜、白蘿蔔、芭樂、奇異果、檸檬、火龍果、草莓、櫻桃、紅蘋果、木瓜、芒果、橘子、葡萄柚、鳳梨、葡萄、桑椹、李子、藍莓、百香果等。
葉黃素:可以保護眼睛的黃斑部,預防黃斑部退化,改善視力,減少失智症的風險。常見的葉黃素來源有綠色葉菜類、玉米、橘子、葡萄柚等,例如地瓜葉、空心菜、萵苣、綠花椰菜、玉米、橘子、葡萄柚等。
魚油:可以提供大腦所需的Omega3、DHA、EPA等不飽和脂肪酸,增加大腦的流動性和可塑性,促進神經細胞的生長和分支,增強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結,提高大腦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減少大腦的發炎反應,降低失智症的風險。常見的魚油來源有深海魚類,例如鮭魚、沙丁魚、鯧魚、石斑魚等。
卵磷脂:可以提供大腦所需的磷脂醯絲胺酸(腦磷脂),增加大腦的流動性和可塑性,促進神經細胞的生長和分支,增強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結,提高大腦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減少大腦的老化,降低失智症的風險。常見的卵磷脂來源有蛋黃、大豆、花生等,例如雞蛋、鴨蛋、黃豆、豆腐、花生等。
綠蜂膠:可以提供大腦所需的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抗菌、抗病毒、抗腫瘤等多種功效,保護大腦免受各種傷害,增強大腦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失智症的風險。綠蜂膠是由蜜蜂採集巴西綠色植物的樹脂製成的,是一種天然的保健品,可以直接食用或泡水喝。
薑黃素:可以提供大腦所需的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抗菌、抗病毒、抗腫瘤等多種功效,保護大腦免受各種傷害,增強大腦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失智症的風險。薑黃素是一種來自薑黃根的黃色色素,是一種常見的香料和染料,也是一種天然的保健品,可以直接食用或泡水喝。
以上這些營養素,可以通過食物正常攝取,不需要過度依賴保健品。保健品的效果和安全性,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可能有副作用或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所以在使用前,最好先諮詢醫生的意見。飲食的原則是均衡、多樣、適量,不要偏食或暴食,也要避免高熱量、高脂肪、高鹽、高糖、高嘌呤、高咖啡因等不利於大腦的食物,例如炸物、油炸物、肥肉、奶油、起司、鹹魚、醃製品、糕餅、糖果、巧克力、咖啡、茶等。
按摩
按摩是預防失智症的另一種方式,因為按摩可以刺激大腦的穴位,促進大腦的氣血流通,增加大腦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攝取,調節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提高大腦的活力和記憶力,減少大腦的壓力和疲勞,放鬆大腦的肌肉和神經,降低失智症的風險。
按摩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和方便性來選擇,但一般建議選擇中醫的穴位按摩,因為中醫的穴位按摩是根據中醫的經絡理論,針對大腦相關的穴位進行按壓、揉捏、拍打等手法,可以達到調和氣血、平衡陰陽、順通經絡、散寒除濕、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等效果。中醫的穴位按摩,可以自己操作,也可以請別人幫忙,或者到專業的按摩機構進行。按摩的時間和次數,可以根據個人的狀況和需要來決定,但一般建議每天按摩一次,每次按摩10分鐘左右,按摩時要輕柔而有力,不要過於用力或過於輕浮,按摩時要注意呼吸,不要屏氣,按摩後要喝水,幫助排出體內的廢物。
按摩的穴位有很多種,可以根據個人的症狀和需要來選擇,但一般建議選擇以下幾個穴位,因為這些穴位對預防失智症有特別的效果: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兩耳尖連線的中點,是人體最高的穴位,也是大腦的重要穴位,可以提升大腦的氣血流通,增加大腦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攝取,提高大腦的活力和記憶力,減少大腦的壓力和疲勞,放鬆大腦的肌肉和神經,降低失智症的風險。按摩百會穴的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輕輕按壓百會穴,然後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輕輕揉動百會穴,每次揉動36圈,每天早晚各一次。
神庭穴:位於前額正中,兩眉中間的凹陷處,是人體的靈性之門,也是大腦的重要穴位,可以提升大腦的氣血流通,增加大腦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攝取,提高大腦的活力和記憶力,減少大腦的壓力和疲勞,放鬆大腦的肌肉和神經,降低失智症的風險。按摩神庭穴的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輕輕按壓神庭穴,然後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輕輕揉動神庭穴,每次揉動36圈,每天早晚各一次。
本神穴:位於前額兩側,兩眉尾上方約1.5公分的凹陷處,是人體的精神之源,也是大腦的重要穴位,可以提升大腦的氣血流通,增加大腦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攝取,提高大腦的活力和記憶力,減少大腦的壓力和疲勞,放鬆大腦的肌肉和神經,降低失智症的風險。按摩本神穴的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輕輕按壓本神穴,然後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輕輕揉動本神穴,每次揉動36圈,每天早晚各一次。
四神聰穴:位於耳朵上方,耳尖上方約1公分的凹陷處,是人體的聽覺之門,也是大腦的重要穴位,可以提升大腦的氣血流通,增加大腦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攝取,提高大腦的活力和記憶力,減少大腦的壓力和疲勞,放鬆大腦的肌肉和神經,降低失智症的風險。按摩四神聰穴的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輕輕按壓四神聰穴,然後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輕輕揉動四神聰穴,每次揉動36圈,每天早晚各一次。
印堂穴:位於眉心正中,兩眉之間的凹陷處,是人體的智慧之門,也是大腦的重要穴位,可以提升大腦的氣血流通,增加大腦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攝取,提高大腦的活力和記憶力,減少大腦的壓力和疲勞,放鬆大腦的肌肉和神經,降低失智症的風險。按摩印堂穴的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輕輕按壓印堂穴,然後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輕輕揉動印堂穴,每次揉動36圈,每天早晚各一次。
人中穴:位於上唇正中,鼻孔下方的凹陷處,是人體的呼吸之門,也是大腦的重要穴位,可以提升大腦的氣血流通,增加大腦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攝取,提高大腦的活力和記憶力,減少大腦的壓力和疲勞,放鬆大腦的肌肉和神經,降低失智症的風險。按摩人中穴的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輕輕按壓人中穴,然後上下方向,輕輕揉動人中穴,每次揉動36次,每天早晚各一次。
上廉泉穴:位於眼睛下方,瞳孔正下方,眼球下緣與眼瞼交界處的凹陷處,是人體的視覺之門,也是大腦的重要穴位,可以提升大腦的氣血流通,增加大腦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攝取,提高大腦的活力和記憶力,減少大腦的壓力和疲勞,放鬆大腦的肌肉和神經,降低失智症的風險。按摩上廉泉穴的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輕輕按壓上廉泉穴,然後左右方向,輕輕揉動上廉泉穴,每次揉動36次,每天早晚各一次。
耳穴:位於耳朵內外各個部位,是人體的多個器官和系統的反射區,也是大腦的重要穴位,可以提升大腦的氣血流通,增加大腦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攝取,提高大腦的活力和記憶力,減少大腦的壓力和疲勞,放鬆大腦的肌肉和神經,降低失智症的風險。按摩耳穴的方法是用食指和拇指,輕輕捏住耳朵,從耳垂開始,沿著耳緣向上捏,直到耳尖,然後再從耳尖向下捏,直到耳垂,每次捏36次,每天早晚各一次。另外,也可以用食指和拇指,輕輕按壓耳朵內的心點、神門、皮質下等穴位,每個穴位按壓3秒,每天早晚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