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痔瘡是一種常見的肛門直腸疾病,它是由於骨盆腔受到壓力,導致肛門周圍的靜脈和黏膜腫脹,形成突出的結節。痔瘡不僅會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引發併發症,如出血、感染、壞死等。因此,及早發現和治療痔瘡是非常重要的。
痔瘡的成因
痔瘡的成因主要與骨盆腔的壓力增加有關,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誘因:
- 排便不順或便秘:如果排便困難或不規律,就會需要用力才能排便,這樣就會增加骨盆腔的壓力,使血液向肛門直腸流動,造成痔瘡。
- 久坐或久站:如果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不管是坐著或站著,都會阻礙血液回流,使血液在肛門直腸部位積聚,形成痔瘡。例如,上班族、司機、學生、空服員、服務生、教師等職業都容易有這個問題。
- 懷孕:懷孕期間,胎兒的重量會壓迫骨盆腔,使血液循環受阻,增加痔瘡的風險。此外,懷孕時荷爾蒙的變化,也會影響腸道的蠕動,容易造成便秘。
- 體質或家族史: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有較弱的靜脈壁,或是有家族史,這些都會增加痔瘡的發生機率。
痔瘡的症狀
痔瘡的症狀會因為痔瘡的位置和程度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症狀:
- 出血:這是最常見的痔瘡症狀,通常是在排便時,發現便器或衛生紙上有鮮紅色的血跡。這是因為痔瘡的結節受到擠壓或磨擦,造成破裂或瘀傷。
- 痔瘡脫垂:這是指痔瘡的結節從肛門口突出,有時會伴隨著黏液分泌或排便不淨的感覺。這是因為痔瘡的結節過大或過軟,無法固定在原位,而被排便的壓力推出。
- 疼痛:這是指肛門或會陰部有刺痛、灼熱或脹痛的感覺,有時會影響坐姿或走路。這是因為痔瘡的結節受到刺激或感染,或是形成血栓,造成炎症或壞死。
- 搔癢:這是指肛門周圍有不適或發癢的感覺,有時會不自覺地抓或擦。這是因為痔瘡的結節分泌黏液,或是排便不淨,造成肛門周圍的皮膚受到刺激或感染。
- 肛門有異物感:這是指肛門內有一個硬硬的東西,或是有一種不完全排便的感覺。這是因為痔瘡的結節佔據了肛門的空間,或是影響了肛門的感覺神經。
痔瘡的分級和類型
痔瘡可以根據其嚴重程度,分為四個級別:
- 第一級:痔瘡的結節還在肛門內,不會脫垂,只有在排便時可能會出血或有輕微的搔癢感,一般不會有明顯的不適。
- 第二級:痔瘡的結節在排便時會脫垂,但在如廁後會自動縮回,除了出血外,也可能有黏液分泌或排便不淨的感覺。
- 第三級:痔瘡的結節在排便時會脫垂,且不會自動縮回,必須用手推回,除了出血外,也可能有疼痛、搔癢或肛門有異物感的症狀。
- 第四級:痔瘡的結節長期脫垂,無法用手推回,除了出血外,也可能有嚴重的疼痛、感染或壞死的症狀。
痔瘡也可以根據其位置,分為三種類型:
- 內痔:內痔是指痔瘡的結節長在肛門齒狀線以上,從外表看不出來,一般而言只會出血,不會有太多的疼痛感,因為該處的神經較少。
- 外痔:外痔是指痔瘡的結節長在肛門齒狀線以下,從外表可以看到,除了出血外,也會有明顯的疼痛感或異物感,因為該處的神經較多。如果外痔的血管破裂或形成血栓,則會形成血栓性的外痔,症狀會更加嚴重。
- 混合痔:混合痔是指痔瘡的結節長在肛門齒狀上、下都有痔瘡
痔瘡的預防和治療
痔瘡的預防和治療主要是從改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著手,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 避免便秘,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道蠕動,使糞便柔軟和增加體積,減少排便的壓力和時間。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蔬果、糙米、毛豆、燕麥等,建議每天攝取25~30克的膳食纖維。
- 多喝水,保持腸道潤滑:水分可以幫助膳食纖維發揮作用,也可以潤滑腸道,促進糞便的排出。建議每天喝8~10杯的水,也可以喝牛奶、果汁等其他飲品,但要避免含糖或咖啡因的飲料,因為它們會造成脫水。
- 保持腸道健康,養好益生菌: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也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腸道內有數以百萬計的微生物,其中有益的稱為益生菌,有害的稱為致病菌。益生菌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排毒、抵抗感染等,而致病菌則會引起腹瀉、便秘、發炎等。因此,要保持腸道的平衡,讓益生菌佔優勢。益生菌的食物有發酵產品,如乳酪、優格、優酪乳、味噌等,也可以服用益生菌補充劑。
- 避免排便時間過久,及時如廁:有些人習慣在上廁所時看書或玩手機,一坐就是半個小時以上,這樣會增加肛門的壓力,也會讓糞便乾燥,造成痔瘡。建議排便時間控制在5~10分鐘內,如果沒有便意,就不要勉強,等到有便意再去。另外,如果有便意,就要及時如廁,不要忍著,否則會讓糞便積聚在腸道,造成便秘。
- 避免久坐或久站,多做運動:久坐或久站都會阻礙血液循環,使血液在肛門直腸部位積聚,形成痔瘡。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起來活動一下,促進血液循環,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如蹲下、站起、轉腰等。另外,多做有氧運動,如走路、跑步、騎腳踏車等,也可以增加新陳代謝,減少痔瘡的發生。
- 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適量攝取維生素C: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咖哩等,會刺激肛門的黏膜,造成痔瘡的發炎或出血。建議減少這類食物的攝取,改吃清淡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等。另外,適量攝取維生素C,可以增加靜脈壁的彈性,預防痔瘡的形成。維生素C的食物有柑橘類水果、草莓、奇異果、芭樂等,也可以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
如果以上的方法都不能有效地預防或改善痔瘡的症狀,就要及早就醫,尋求專業的治療。痔瘡的治療方式,會根據痔瘡的級別和類型,選擇不同的方法,包括:
-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是用來緩解痔瘡的症狀,如出血、疼痛、搔癢等,但不能根治痔瘡。常用的藥物有藥膏、塞劑、口服藥等,主要成分有止血劑、消炎劑、鎮痛劑、緊縮劑等,可以塗抹或插入肛門,或是服用。藥物治療適用於第一級或第二級的內痔或外痔,或是術前或術後的輔助治療。
- 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是指用一些物理或化學的方法,來破壞或切除痔瘡的組織,使其萎縮或脫落,達到治療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硬化劑注射、橡皮圈套扎、紅外線凝固、雷射治療等,這些方法都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不需要開刀,恢復期也較短。非手術治療適用於第二級或第三級的內痔或混合痔,或是不能接受手術的病人。
- 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指用手術刀或其他器械,將痔瘡的結節切除,根治痔瘡。常用的方法有痔瘡切除術、痔瘡縫合術、痔瘡瘻管術等,這些方法都是在全身或局部麻醉下進行,需要開刀,恢復期也較長。手術治療適用於第三級或第四級的內痔或混合痔,或是其他治療無效的病人。
痔瘡的相關問題
痔瘡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但許多人對於痔瘡的認識不足,或是有一些錯誤的觀念,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痔瘡相關問題,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痔瘡。
- 痔瘡會自己好嗎?:痔瘡的發生是因為肛門周圍的靜脈和黏膜受到壓力,導致腫脹,如果能夠減少骨盆腔的壓力,並改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痔瘡的症狀可能會緩解或消失。但是,如果痔瘡已經發展到較嚴重的程度,或是有併發症,則需要專業的治療,否則可能會惡化或復發。
- 痔瘡會引起癌症嗎?:痔瘡和癌症是兩種不同的疾病,痔瘡不會直接引起癌症,但是,痔瘡和癌症有一些共同的危險因素,如便秘、久坐、高脂飲食等,所以要注意預防。另外,痔瘡和癌症有一些相似的症狀,如出血、疼痛、腫塊等,所以要定期檢查,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
- 痔瘡可以用冰敷嗎?:冰敷是一種簡單的自我照護方法,可以緩解痔瘡的疼痛和腫脹,但是,冰敷的時間和頻率要適當,一般建議每次冰敷10~15分鐘,每天2~3次,並用乾淨的毛巾包裹冰塊,避免直接接觸肌膚,以免造成凍傷或感染。冰敷只能暫時緩解痔瘡的症狀,不能根治痔瘡,如果痔瘡持續惡化,還是要就醫。
- 痔瘡可以吃辣嗎?:辣椒是一種刺激性的食物,它含有辣椒素,可以刺激肛門的黏膜,造成痔瘡的發炎或出血,所以痔瘡患者應該避免吃辣,或是減少辣椒的用量。除了辣椒外,其他刺激性的食物,如酒、咖啡、茶、巧克力等,也應該避免或減少,以免加重痔瘡的症狀。
- 痔瘡可以做運動嗎?:運動是一種有益的活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新陳代謝,預防痔瘡的發生。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適合痔瘡患者,有些運動可能會增加骨盆腔的壓力,或是刺激痔瘡的結節,造成痔瘡的惡化。痔瘡患者應該選擇一些輕度的有氧運動,如走路、跑步、騎腳踏車等,並注意運動的強度和時間,避免過度用力或過度疲勞。痔瘡患者應該避免一些會增加腹壓的運動,如重量訓練、仰臥起坐、深蹲等,或是一些會刺激肛門的運動,如騎馬、騎摩托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