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治療新曙光:早期診斷,三陰性乳癌也能有良好預後
乳癌是台灣女性罹癌率最高的癌症,其中又以三陰性乳癌更為棘手,它具有高復發率、高轉移率、高死亡率的特性。不過,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早期診斷與治療能有效提升預後效果。
衛福部基隆醫院外科沈志欣醫師分享了一位65歲吳女士的案例。吳女士本身有高血壓和C型肝炎病史,因摸到乳房腫塊而就醫。經檢查,發現右乳房有約3x3公分的實心硬塊,確診為第二期三陰性乳癌。

吳女士在與醫師討論後,決定先開刀切除腫瘤,再進行術後輔助性治療,包括化療和放射線治療。不到兩年,她順利完成所有療程,預後良好,頭髮也重新長回,恢復了正常生活。
沈志欣醫師說明,三陰性乳癌是指癌細胞在雌激素、黃體素、HER2等三個常見受體上均為陰性。由於癌細胞對荷爾蒙治療或HER2標靶治療反應不佳,傳統上主要依賴化療和免疫療法,因此較難治療且預後較差,尤其是轉移性乳癌患者。

所幸,隨著治療方式的進步,如更新的化療、免疫療法、手術、放射線治療以及臨床試驗的持續進行,三陰性乳癌的存活率已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早期發現,早期三陰性乳癌的5年存活率為65%,若出現癌轉移則僅約12%。
乳癌常見症狀
- 乳房腫塊
- 乳房大小形狀或外觀變化
- 乳房或乳頭疼痛
- 乳頭溢液或分泌物
國健署提供女性乳癌篩檢服務,今年起篩檢年齡下降至40歲,並向上延伸至74歲。乳房X光攝影是早期發現乳癌的重要方法,若篩檢結果為陽性,務必盡早完成追蹤及確診。
乳癌高風險族群
- 家族有乳癌病史(媽媽、姊妹、女兒)
- 曾有一側乳房罹患乳癌
- 曾罹患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
- 未生過孩子或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
- 未哺餵過母奶或初經早、停經晚
- 長期使用荷爾蒙補充劑的女性
預防與降低乳癌風險的方法
- 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每周4至5個小時。
- 維持正常體重,尤其是停經後的女性。
- 盡量在35歲以前生小孩;親餵母乳的時間越長越好。
- 避免不必要的X光攝影荷爾蒙。
- 找醫師評估任何乳房症狀或改變。
- 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
沈志欣醫師強調,透過以上方法,若及早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三陰性乳癌的治療成效已大幅改善。及早發現、盡快治療,並在完成治療後定期追蹤,能讓患者有更佳的預後,擁抱健康人生。
"癌症,乳癌,治癌趨勢"
"早期診斷,三陰性乳癌也能有良好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