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常見困擾: 膀胱發炎,原因、症狀與預防一次看!
膀胱發炎是女性常見疾病,因女性膀胱連接短短的尿道,容易讓壞菌入侵。台中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蔡青倍指出,生育年齡女性約4050%會罹患急性膀胱炎,其中2030%可能發生反覆性膀胱炎,較少見的間質性膀胱炎發生率則約為0.3%。 過勞、感冒或膀胱黏膜感染發炎都可能是原因,雖非大病,但不好好治療會變成夢魘。

日本橫濱女性醫療診所的關口由紀表示,膀胱發炎分三種:急性、慢性與間質性。原因各異,免疫力低下或細菌增殖都可能讓人排尿不適。了解此常見婦科病,有助預防和對症下藥。
膀胱發炎自我檢測:
- 排尿時疼痛感
- 總有殘尿感
- 頻尿(一日約8次以上)
- 下腹疼痛
- 尿液混濁
- 有時血尿
- 一憋尿就膀胱痛
膀胱發炎的類型:
- 細菌感染的急性膀胱炎:
因細菌感染引起,好發於疲倦、免疫力低下時。健康女性每年也可能感染2、3次。年輕女性因性行為而感染,特別是疲勞、身體不舒服時。疲勞會使免疫力低下,性行為易增加進入尿道的壞菌,造成膀胱發炎。
急性膀胱炎可至內科或婦科看診,使用處方並靜養2~3日即可。如有發燒,可能是引發腎盂腎炎,需至泌尿科吊點滴。

- 有其他病史的慢性膀胱炎:
一年感染2~3次屬合理範圍,若頻繁反覆感染,需注意是否有其他病史影響。膀胱結石、腫瘤會因身體變化而反覆發病,無法完全消除細菌感染。神經疾病使每次上廁所都有殘尿者,也容易引起發炎。生產後子宮下垂的「子宮脫垂」者,因子宮壓迫膀胱,也會造成膀胱發炎。無論病因,都必須至泌尿科查清楚才能治療。
- 原因不明的間質性膀胱炎:
與細菌感染無關,通常是膀胱黏膜委縮,只能存放一半以下的尿量,一憋尿就會膀胱疼痛,又稱「膀胱痛症候群」。有些人認為是生來膀胱黏膜較薄,也有人認為是生活習慣不佳導致。目前治療法是用水壓讓膀胱容量變大,但僅兩成患者能治好,其餘仍須藥物控制與調整生活作息。
預防膀胱發炎四要點:
- 提高免疫力:
開心過生活,別累積壓力、身心勞累。無數細菌在周遭,也包括尿道、膀胱內,但我們並非每天都感染,因菌種達平衡,身體有免疫軍團抗衡。平時應避免過勞、做好保暖且適度放鬆,別讓免疫力下滑。
- 不讓細菌輕易增加:
注意保養私密部位。身心疲勞時,避免性行為,降低膀胱發炎機率。使用衛生棉、護墊者要經常更換,避免不透氣與分泌物造成細菌增生。排便後由前往後擦拭,避免將糞便細菌帶往尿道。
- 避免對膀胱的刺激:
辛辣食物、酸味重食物、酒精、咖啡因都會刺激膀胱,平時適量攝取。想喝飲料,喝水最好。冬天每日飲用1~1.5公升,夏天則飲用1.5~2公升(運動時可多喝)。飲水雖好,也別過多,以免頻尿、身體虛寒。
- 鍛鍊膀胱:
生活習慣決定病情輕重。 「憋尿會膀胱炎」是迷思,反而是過度頻尿者易膀胱發炎。健康的人約儲存200毫升尿液會感到輕微尿意,400毫升才會有強烈尿意。有些人稍有尿意就排尿,長期下來會導致膀胱容量縮小、甚至引發間質性膀胱炎,引起無法自主的頻尿。最好稍微累積尿液,再緩慢排出,讓膀胱有伸展的機會。
"健康,常見疾病,生活保健,婦科,迷思破解"
"女性必知:預防膀胱炎,擺脫反覆感染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