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汗皰疹的困擾:中醫調理與日常保健
汗皰疹是濕疹的一種,與「濕」息息相關。在台灣這種濕熱環境,濕熱之邪停留在皮膚肌表就容易形成汗皰疹。中醫古籍《瘍醫大全》中描述汗皰疹:「多生手足,形似蟻窩,儼如針眼,奇癢入心,破流滋水。」說明其症狀為手腳長出水泡,像是蟻窩,而且奇癢無比,抓破皮又會流膿流水。

中醫如何治療汗皰疹?
中醫典籍記載中,汗皰疹屬於「螞蟻窩」、「田螺皰」,常與「濕熱」相關。因此,治療上會以清熱利濕為主軸,再搭配個人體質用藥。例如,使用知母、石膏、黃芩、蒼朮、茯苓等組成的換膚方3.0,能夠清熱抗炎,蒼朮、茯苓則能利濕,減少汗多狀況,快速緩解汗皰疹的搔癢不適感。此外,茯苓也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對於因搔癢不易入眠的人,能夠解除心中的煩悶,幫助入眠。
穴位止癢:舒緩汗皰疹不適
汗皰疹發作時,可以透過穴位按摩來止癢:
- 血海穴: 採坐姿,屈膝90度,膝蓋骨內側邊緣,上方三指幅併攏寬度,按壓凹陷處。
- 曲池穴: 屈肘時,手肘橫紋端骨邊凹陷處。
以大拇指深層按壓,一次按壓5秒,一個穴位各按20下,早晚至少各一次。

紫雲膏、紫黃膏的妙用
汗皰疹起水泡時,可以外用紫黃膏,幫助水泡較快吸收。水泡過後脫皮時,使用紫黃膏或紫雲膏均可。汗皰疹大多為體內濕氣太重,可加中藥內服調理身體,減少復發。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汗皰疹發作嚴重時,要減少帶殼海鮮(如蝦蟹、蛤蠣)、堅果、巧克力等的攝取;環境要通風除濕,避免悶熱。中醫也有止癢藥膏如苦參膏、三黃膏等可以選擇使用。
除濕茶飲:告別濕氣體質
汗皰疹的核心病機是「濕」,因此要幫身體除濕。
- 利濕茶飲: 準備薏苡仁3錢、陳皮1.5錢、茯苓2錢、白朮2錢,藥材加水1000c.c.煮後代茶飲,常溫或溫飲即可。
- 綠豆薏苡仁茯苓湯: 準備綠豆1兩,炒薏苡仁2兩,茯苓5錢,將材料洗淨,綠豆及薏苡仁浸泡2~4小時後,連同茯苓燉煮。若當藥膳則燉煮後可針對脾虛有濕證型患者服用。若當甜品使用則依個人喜好加入冰糖調味食用。
"常見疾病,中醫養生,皮膚,生活保健"
"擺脫汗皰疹的困擾:中醫調理與日常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