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減重迷思:吃對、動對,才能瘦得健康!
許多人在減重路上跌跌撞撞,往往是因為陷入了常見的迷思。以下整理出幾個最常見的減重盲點,幫助你避開陷阱,成功瘦身!
Q:少吃就會瘦?
很多人認為少吃就能瘦,但營養師劉怡里指出,吃得不均衡反而會影響減重效果。例如,蛋白質攝取不足容易導致肌肉流失,降低燃脂效率。建議在減重期間適量攝取水果,滿足身體對糖分的需求,避免因過度飢餓而亂吃零食。

Q:少量多餐不易胖?
「少量多餐」是另一個常見的減重迷思。然而,研究顯示,對於容易發胖的人來說,少量多餐反而更難控制食量,增加進食頻率更容易造成脂肪堆積。因此,維持規律的三餐,並儘量在晚上7點前吃完晚餐,才是較好的方式。
Q:流汗、清腸對減重有效?
運動後大量流汗,體重減輕,很多人以為減重成功。然而,醫師謝明家說明,減輕的只是水分,體重很快就會恢復。過去流行的清腸減肥法,雖然能快速排出腸道廢物,減輕1至2公斤,但效果短暫,體重很快就會恢復。

Q:間歇式飲食能幫助減肥?
間歇式飲食法近年來很流行,但謝明家醫師提醒,應採取間歇式低卡飲食,而非間歇式斷食。這種方法適合在減重停滯期使用,例如一個月內有一週嘗試低卡路里飲食(約800至1000卡)。斷食容易造成脫水和肌肉流失,恢復飲食後反而更容易復胖。
Q:如何攝取油脂才不會胖?
中式料理常用快炒方式,容易攝取過多油脂。建議改用植物油或椰子油等較健康的油品。營養師劉怡里建議,若選擇椰子油,應減少紅肉的攝取,以平衡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
"迷思破解,瘦身減重,健康飲食"
"破解減重迷思,健康瘦身不復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