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腹水怎麼辦?中醫教你舒緩腫脹不適
腹水常讓患者感到腫脹難耐,但治療方法有限。《財團法人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與《財團法人華夏文教基金會》舉辦免費線上視訊講座,邀請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王人澍說明中醫如何消除腹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任葉家豪,則教免吃藥、免針灸來改善失眠!

惡性腫瘤、肝硬化常引起頑固性腹水
王人澍表示,乳糜腹水通常因惡性腫瘤、創傷等多種原因導致胸腔或腹腔內淋巴系統破壞或阻塞。腹水外觀為乳白色,是頑固性腹水的常見原因之一。惡性腫瘤、肝硬化、腹部手術和感染導致胸腔或腹腔淋巴管破壞或阻塞,是成人乳糜性腹水的主要原因。
健脾益氣、補益肝腎、化瘀通絡、攻下利水 可消除腹水
惡性腹水的患者往往體質較差,無法耐受化療,而中藥治療副作用小,能有效消除積水,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延長患者生存期。抓住腹水病因病機,在辨證施治基礎上,通過健脾益氣,補益肝腎,化瘀通絡,攻下利水的中醫治療往往有助於消除腹水,改善患者的痛苦。

手術後腸麻痺造成梗阻的治療,初期配合行氣導滯、宣肅肺氣藥物,並搭配針灸運行氣血幫助腸胃機能恢復,後期則加強補益氣血以幫助患者恢復機體健康。王人澍說明,通常手術後4日如果還未恢復正常的腸道機能,稱為「病理性術後腸阻塞」。不只增加患者不適、不利術後恢復、延長住院時間及浪費醫療資源外,甚至產生諸多併發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葉家豪主任則表示,長期失眠也是一種慢性疾病,有超過2/3的失眠症患者,失眠問題長達兩年以上,非常痛苦。從中醫觀點來看,失眠又稱為不得臥、不得眠、不寐、目不瞑。
中醫看失眠:分「外感」和「內傷」引起
中醫對失眠可區分為外感和內傷兩方面。葉家豪說,由外感病引起者,主要見於各種熱病過程中。由內傷引起者,則多由於肝氣鬱結、心脾兩虛、心腎不交、陰虛火旺、痰熱內擾、胃氣不和所引起。
一般來說,外感所引起的失眠,以實證較多。內傷所引起的失眠,以虛證較多。因此長期失眠者以內傷所致為常見。
從中醫病因病機來看,過喜、過怒、過思、過悲耗損五臟精氣,將使臟腑功能失調情志所傷導致失眠。而勞心過度、傷心耗血,導致心脾兩虛,氣血不足,無以奉養心神也會引起失眠。先天不足,房勞過度等,而致腎陰虧損、腎水不足、不能上濟于心陰。或心陽衰弱,心火不能下溫腎水,心腎不交也會導致失眠。
血虛肝旺,魂不守舍,或暴怒傷肝,而導致不寐。心氣素虛,遇事易驚,心神不安,終日惕惕,心虛膽怯則易引起的虛煩不眠。脾運不健,或嗜食肥甘,聚濕釀痰,痰鬱化熱,或痰邪入裡,灼津煉液,痰熱擾心神都易導致痰熱內擾而不寐。胃氣不和,氣機不暢,宿食內停,心神被擾會出現「胃不和則臥不安」。
若目前已服用太多藥物,再加上有睡眠障礙困擾,不妨利用針灸方式來治療。針灸治療睡眠障礙,常選取穴位有:耳神門、攢竹、三陰交、百會、四神聰、內關等穴位來處理。
但是針灸治療睡眠障礙有其侷限性,葉家豪說,往往當天針灸時會睡的較安穩,卻無法像藥物一樣維持太久效果。建議配合睡眠衛教方式,有助減低安眠藥劑量。
按湧泉穴改善腳部循環 幫助睡眠
如果本身會害怕針灸也不想吃安眠藥,葉家豪建議要養成良好睡眠衛生習慣。上述提到的穴位也可以運用指壓方式來幫助睡眠,例如按揉腳底的湧泉穴,可以預防腳冰冷影響睡眠,每次按5~10分鐘,可有效改善腳部循環、幫助睡眠。
平常按3穴助眠 免吃藥、免針灸
平時可以自行按壓耳神門穴、內關穴、攢竹穴,每次5~10分鐘,讓心情較為穩定有助於入睡。
本課程是由「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主辦的線上免費視訊課程。想參加演講免事先報名,只要從網路查詢關鍵字「瘋中醫基金會」即可找到入口,也可以上「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網站查詢。
上課方式採用Zoom軟體視訊,可使用手機或電腦上課,建議事先下載視訊軟體先行熟悉使用方式,上課人數200人,每場次贈送2位觀眾2本養生書,歡迎民眾參加。
"中醫養生,肝膽腸胃腎,好睡"
"中醫治療腹水與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