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膚乾癢、腸胃不適?中醫推2穴位+潤燥湯來緩解
臨近秋冬,天氣更加涼爽乾燥,也是皮膚跟腸胃警報大響的時候。中醫師指出,秋季若是被皮膚乾癢、腸胃不適等問題所困擾,可以多按摩2穴位來居家保養,平時也要擦好乳液保濕,還可用「蘋果玉竹潤燥湯」來食療。

深秋也是秋燥之時 要注意皮膚、腸胃不適症狀
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黃文萱指出,秋燥對於體質較虛弱者,會較易傷津耗液,除了引起乾咳等呼吸道症狀,也會造成皮膚乾癢等問題,特別是年長者最為常見,可見症狀包含皮膚乾燥紅癢、滿佈抓痕、脫屑龜裂,經常搔抓處皮膚苔癬樣增厚,嚴重時伴隨有血痂。
癢者屬風,風多則癢,「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故治療養血滋陰潤燥為主,兼顧脾胃,由於滋陰藥材或食材比較滋膩黏滯,若平時脾胃功能不佳,時常出現胃脹消化不良、胃口差、腹痛腸鳴、慢性泄瀉等症狀,就要慎用質地黏膩的養陰藥,如大棗、地黃等。
秋季皮膚癢 居家護理重保濕
黃文萱表示,秋季皮膚癢要避免過度搔抓,以防抓破造成傷口繼發感染。適度補充水分、少量多次飲用,要避免皮膚過度清潔,並使用中性沐浴乳,忌用過熱水清洗,洗澡後立刻擦上不含香精的乳液保濕。
平時穿的衣服要柔軟吸汗的棉質為佳,若室內環境有空調,可使用加濕器或放置濕毛巾避免空氣過於乾燥,流汗後應立刻清水洗清淨,避免汗水刺激皮膚,避免熬夜、早睡早起,也要避免抽菸喝酒。保持心情愉悅。

按摩2穴位有助緩解
黃文萱提到,平時也可多按摩2穴位,有助緩解皮膚乾癢、腸胃不適等問題:
- 曲池穴
將手臂彎曲時,靠近拇指那一側的手肘會出現一條橫紋,曲池穴就在橫紋外側凹陷處。
- 血海穴
將身體採坐姿屈膝,用自己的掌心蓋住髕骨(左掌按左膝,右掌按右膝),大拇指端下面便是血海穴。
中醫食療養生 蘋果玉竹潤燥湯
黃文萱提醒,平日可用「蘋果玉竹潤燥湯」來養生,湯中的玉竹可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紅棗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一周喝2~3次即可,但脾胃虛弱、大便不成形的患者,要謹慎服用。
"養生,中醫養生,皮膚,肝膽腸胃腎"
"秋冬皮膚乾癢、腸胃不適?中醫推2穴位+潤燥湯來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