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尖瓣脫垂是一種心臟瓣膜的異常,它會影響血液在心臟中的流動方向。二尖瓣是位於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間的一個閘門,它的功能是在心臟收縮時關閉,防止血液從左心室逆流回左心房。二尖瓣脫垂的情況是,二尖瓣的瓣葉變得過長或過鬆,無法完全關閉,導致血液有部分逆流,這稱為二尖瓣閉鎖不全。
二尖瓣脫垂的原因和危險因素
二尖瓣脫垂的原因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後天性的。先天性的二尖瓣脫垂通常是由於遺傳性的結締組織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愛勒斯-丹洛斯症候群等,導致瓣膜或腱索的結構異常。後天性的二尖瓣脫垂則可能是由於心肌梗塞、心內膜炎、風濕性心臟病等心臟疾病,造成瓣膜或腱索的損傷或破裂。
二尖瓣脫垂的危險因素包括:
- 性別: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有二尖瓣脫垂,尤其是身材纖瘦高挑的女性。
- 年齡:二尖瓣脫垂的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50歲以上的男性有較高的嚴重脫垂的風險。
- 家族史:有二尖瓣脫垂的親屬,增加了自己患病的可能性。
- 其他疾病:有葛雷夫斯病、肌肉萎縮症、脊椎側彎等疾病,也可能增加二尖瓣脫垂的風險。
二尖瓣脫垂的症狀和併發症
二尖瓣脫垂的症狀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完全沒有任何不適,有些人則可能出現以下的症狀:
- 心悸:感覺心跳加速、不規則或跳過拍。
- 胸痛:感覺胸口壓迫、刺痛或灼熱,通常持續幾分鐘,不會因休息或用藥而緩解。
- 呼吸困難:在運動、平躺或情緒激動時,感覺喘不過氣或缺氧。
- 疲勞:感覺體力不足、無精打采或容易累。
- 頭暈:感覺頭昏眼花、失去平衡或昏厥。
二尖瓣脫垂可能會引起以下的併發症:
- 二尖瓣閉鎖不全:血液逆流造成心臟負擔增加,可能導致心臟肥大、心臟衰竭或肺水腫。
- 心律不整:心臟的電活動受到干擾,可能導致心房顫動、心室顫動或心室撲動,增加中風或心臟驟停的風險。
- 感染性心內膜炎:瓣膜表面受到細菌感染,可能導致瓣膜破壞、血栓形成或敗血症。
二尖瓣脫垂的診斷和治療
二尖瓣脫垂的診斷主要是通過以下的方法:
- 聽診:醫生用聽診器聽心臟的聲音,如果聽到瓣膜在關閉時發出敲擊聲或雜音,可能是二尖瓣脫垂的跡象。
- 心臟超音波:醫生用超音波探頭掃描心臟,可以看到瓣膜的形狀、動作和血液流動的情況,可以確定二尖瓣脫垂的程度和影響。
- 心電圖:醫生用電極貼在身體上,可以記錄心臟的電活動,如果有心律不整的現象,可能是二尖瓣脫垂的併發症。
- 心肌灌注掃描:醫生用放射性物質注射到血管中,可以觀察心臟的血液灌注情況,如果有冠狀動脈疾病的跡象,可能是二尖瓣脫垂的原因或併發症。
二尖瓣脫垂的治療取決於症狀的嚴重程度和併發症的風險,一般有以下的方法:
- 藥物治療:如果有心律不整、高血壓或心臟衰竭的症狀,醫生可能會開立乙型阻斷劑、抗凝血劑或利尿劑等藥物,來控制心跳、預防血栓或減少水腫。
- 手術治療:如果有嚴重的二尖瓣閉鎖不全或感染性心內膜炎的併發症,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手術,來修補或置換瓣膜。手術的方式有傳統的開胸手術、微創的經導管手術或經食道的超音波手術等。
二尖瓣脫垂的預防和預後
二尖瓣脫垂的預防主要是改善生活習慣,例如:
- 避免刺激性的飲食,如咖啡、茶、巧克力、酒精等,因為它們會使心跳加速或不規則。
- 保持適當的體重,避免肥胖或過瘦,因為它們會影響心臟的負荷或血壓。
- 保持規律的運動,如散步、游泳、瑜伽等,因為它們會增強心肌、改善血液循環和減壓。
- 避免過度的情緒波動,如焦慮、憂鬱、憤怒等,因為它們會影響心臟的節律和自律神經。
- 定期做心臟檢查,如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因為它們可以及早發現二尖瓣脫垂的變化或併發症。
二尖瓣脫垂的預後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和併發症的發生率,一般來說:
- 大多數的二尖瓣脫垂患者可以有正常的壽命和生活品質,只要遵循醫生的建議,調整生活習慣,定期追蹤檢查,並及時治療症狀或併發症。
- 少數的二尖瓣脫垂患者可能會有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臟衰竭、心律不整或感染性心內膜炎,這些併發症可能會危及生命或影響生活品質,需要接受手術或其他治療。
- 二尖瓣脫垂患者的死亡率約為每年0.5%至1%,主要是由於心律不整或感染性心內膜炎所致,因此患者應該注意預防這些併發症的發生。
結語
二尖瓣脫垂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它可能會造成心悸、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也可能會引起二尖瓣閉鎖不全、心律不整或感染性心內膜炎等併發症。二尖瓣脫垂的診斷和治療主要是通過心臟超音波、心電圖、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等方法。二尖瓣脫垂的預防和預後主要是改善生活習慣、定期做心臟檢查、及時治療症狀或併發症等措施。二尖瓣脫垂患者應該學習與病情共處,保持正向的心態,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