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常見的骨骼疾病,會導致骨骼變得疏鬆、脆弱,容易發生骨折。骨質疏鬆症的發生與年齡、性別、遺傳、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其中以停經後的婦女為高危險群。根據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的社區篩檢,65歲或以上的骨鬆骨折高風險女性佔了8成,而確診有骨質疏鬆之女性病患佔75.8%¹。骨質疏鬆症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因此預防勝於治療,從年輕時就開始儲存骨本,減少骨質流失,並改善日常生活行為,是遠離骨質疏鬆症的最佳方式。
預防骨質疏鬆的食物
飲食方面,要多攝取鈣質和蛋白質,這兩種營養素是骨骼和肌肉的主要成分,可以增加骨質密度和肌力。鈣質的來源有乳製品、深色蔬菜、豆類、小魚乾等,蛋白質的來源有肉類、蛋類、豆類等。另外,也要適量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質的吸收,也可以改善神經肌肉系統功能,降低跌倒的風險。維生素D的來源有魚類、蛋黃、牛奶、維生素D補充劑等。要注意的是,飲食要均衡,避免過量攝取高熱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也要避免攝取刺激性和辛辣的食物,如咖啡、濃茶、巧克力、辣椒、芥茉、花椒、大蒜、蔥、薑等,這些食物會影響骨質的代謝和吸收²。
預防骨質疏鬆的運動
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並持之以恆。運動可以強化骨質密度和腿、足部的肌肉質量和能力,減少骨折機率。運動的種類有負重運動和抗阻力運動。負重運動是指讓骨骼承受身體重量的運動,如走路、慢跑、爬樓梯、舞蹈、登山、跳繩等,這些運動可以刺激骨骼生成,增加骨質密度。抗阻力運動是指讓肌肉對抗外力的運動,如舉啞鈴、彈力帶、健身器材等,這些運動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平衡和協調,降低跌倒的風險。要注意的是,運動要適量,避免過度或不當的運動,以免造成骨折或關節炎³。
適度曬太陽預防骨質疏鬆
日曬方面,要適度曬太陽,以利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維生素D不僅可以幫助鈣質的吸收,也可以促進骨骼的新生,減少骨質疏鬆的發生。曬太陽的時間和方式要適當,一般建議每天曬太陽10到15分鐘,曬太陽的部位要有大面積的皮膚暴露,如手臂、腿部等,避免曬傷或曬黑。曬太陽的時間要避開中午11點到下午3點,這段時間的紫外線最強,容易造成皮膚老化或癌變⁴。
總之,預防骨質疏鬆症要從年輕時就開始,從飲食、運動和日曬三方面著手,多攝取鈣質、蛋白質和維生素D,選擇適合自己的負重運動和抗阻力運動,適度曬太陽,保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遠離骨折的危險。如果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也要及時就醫,對症下藥,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減少骨質流失,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