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和改善新冠後遺症?中西醫給出7個建議

新冠肺炎是一種嚴重的呼吸道感染,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起。雖然大多數人感染後可以康復,但有些人會出現持續的症狀,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工作能力。這種情況被稱為新冠後遺症,或長新冠(long covid)。
新冠後遺症有哪些常見的症狀?
根據不同的研究,新冠後遺症的症狀可能有200多種,涉及身體的各個系統和器官。其中,最常見的症狀包括:
- 疲倦(53.1%)
- 喘(43.4%)
- 認知情緒障礙(約40%)
- 關節痛(27.3%)
- 胸痛(21.7%)
- 咳嗽(15.4%)
- 嗅覺味覺異常(13.1%)
在台灣,根據兩個新冠確診者交流社團的貼文分析,還有一些常見的後遺症,例如失眠、腦霧、皮疹、胸悶、頭痛、頭暈等。
新冠後遺症不僅影響個人的健康,也對社會和經濟造成負擔。有專家預測,新冠後遺症將成為醫療健保政策和財政上的一個重大挑戰。
新冠後遺症的成因是什麼?
目前,新冠後遺症的成因還不是很清楚,但有幾種可能的解釋:
- 免疫系統失調。新冠病毒可能會干擾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導致免疫細胞過度活躍,攻擊自身的組織和器官,造成發炎和損傷。
- 血管阻塞。新冠病毒可能會引起血液凝固,形成血栓,阻塞血管,減少血液流量,影響器官的功能。
- 粒線體損傷。粒線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負責產生ATP,提供細胞的活動所需。新冠病毒可能會破壞粒線體的結構和功能,導致細胞缺乏能量,表現為疲倦和虛弱。
- 病毒殘留。新冠病毒可能會在某些部位,如黏膜、肌筋膜或血管內皮細胞,隱藏起來,難以被完全清除,並在一定的條件下再次活化,引發症狀。
新冠後遺症有哪些危險因素?
新冠後遺症可以發生在任何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身上,無論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不過,有些人更容易出現後遺症,例如:
- 染疫時發生超過5種症狀的人
- 女性
- 年齡超過50歲的人
- 原本有氣喘或肺部疾病的人
- 糖尿病患者
- 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如類風溼性關節炎或紅斑性狼瘡
新冠疫苗能否預防新冠後遺症?
新冠疫苗是目前預防新冠肺炎的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減少感染的風險,降低重症和死亡的機率。但是,新冠疫苗對於預防新冠後遺症的效果,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證據。
有些研究顯示,新冠疫苗可以降低後遺症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但也有些研究發現,新冠疫苗對於改善某些後遺症,如消化系統、腎臟或神經認知功能的問題,沒有明顯的幫助。
因此,即使已經接種了新冠疫苗,也不能完全排除出現後遺症的可能性,仍需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並遵循防疫措施,避免再次感染。
新冠後遺症如何治療和改善?
新冠後遺症目前沒有統一的治療方案,主要是針對症狀進行緩解和支持性的療法。在台灣,有設立「新冠康復者整合門診」,專門接收和處理有後遺症的病人。病人可以先到這個門診進行身心評估,然後再轉診到相關的專科,進行必要的檢查和治療。
中醫和西醫都可以提供一些幫助,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建議:
- 中醫治療。中醫會根據病人的症狀、體質和脈象,進行辯證論治,給予個體化的中藥處方,以達到益氣養陰、清除邪熱、調節免疫的目的。中醫還會使用一些特殊的藥物,如魚腥草、黃岑等,來對付病毒殘留或免疫失調的問題。此外,中醫還會根據不同的咳嗽有不同的原因和治療方法。例如,乾咳可能是因為氣管或支氣管發炎,需要用止咳藥物或中藥清熱解毒;有痰的咳嗽可能是因為肺部有積液或感染,需要用化痰藥物或中藥化痰利水;痰中有血絲的咳嗽可能是因為肺部有出血或損傷,需要用止血藥物或中藥止血散瘀;咳嗽併有胸悶或喘的問題可能是因為肺部功能不足或氣喘發作,需要用擴張氣管或舒張血管的藥物或中藥補氣養陰。
- 認知情緒障礙。認知情緒障礙是指出現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混亂、情緒低落、焦慮不安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因為新冠病毒影響了大腦的血液供應或神經傳導,或是因為感染後的壓力和恐懼。對於這些問題,可以採取以下的方法:
- 與醫生或心理師溝通,尋求專業的幫助和建議。
- 保持正面的心態,避免過度擔心或自責,多想想自己的優點和成就。
- 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或過度刺激。
- 增加社交活動,與家人、朋友或同事保持聯繫,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難,尋求他們的支持和鼓勵。
- 做一些適合自己的輕度運動,如散步、瑜伽或太極拳,可以放鬆身心,增加血液循環,改善氧氣供應,提高內啡肽的分泌,減少疼痛和不適。
- 做一些有趣的嗜好或興趣,如閱讀、繪畫或音樂,可以提升自信,增加快樂感,刺激大腦的活力,改善認知功能。
- 飲食調理。飲食對於新冠後遺症的改善也有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應該遵循以下的原則:
- 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物的食物,如肉類、蛋類、奶類、豆類、堅果類、水果和蔬菜,可以增強免疫力,促進組織修復,減少發炎和氧化壓力。
- 少吃高糖、高油、高鹽、高熱量的食物,如糖果、糕餅、油炸、鹹酥、速食等,可以避免血糖波動,減少血脂積聚,降低血壓和血栓的風險。
- 少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如冰品、冷飲、辣椒、芥末、咖啡等,可以避免刺激胃腸道,減少胃酸分泌,預防胃潰瘍和胃出血。
- 多喝溫開水,可以補充水分,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排出毒素,緩解咽喉不適。
- 適量喝一些有益的茶飲,如清冠一號、菊花茶、枸杞茶、薑茶等,可以清熱解毒,補氣養陰,增加抵抗力,改善嗅覺味覺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