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胸悶的常見原因與警訊
胸痛和胸悶可能源於多種原因,了解胸口結構有助於判斷病因。胸部的痛覺神經分布在肌肉骨骼、肋膜、心臟血管和食道,因此胸悶胸痛通常與這些器官的病變有關。問題可大可小,從肌肉拉傷到危及生命的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都有可能。
大多數胸痛與心臟無關。以美國為例,每年因胸痛掛急診的患者眾多,但其中僅約 12~15% 與心臟有關。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冠群指出,大多數胸痛並非心臟問題。
左胸疼痛不一定代表心臟病,有時是轉移痛,病灶可能在左側,但疼痛感延伸到右側。因此,右胸疼痛也不容忽視。
左胸疼痛可能原因:
- 心臟疾病: 包括狹心症(心絞痛)、心肌炎、心包膜炎、心肌梗塞或冠心症等,須盡早就醫。
- 恐慌症: 焦慮症的一種,患者會突然感到焦慮、恐慌,伴隨心悸、發抖、呼吸困難、胸痛、反胃、頭暈、麻木等症狀,常誤以為是心臟病發作。
- 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血管內壁破裂,血流流入假腔,無法正常輸送到全身,引起腦部或下肢壞死。患者會感到強烈胸痛,像肌肉被撕裂,痛到臉色慘白、大量流冷汗,甚至輻射到腰、背和下肢。
右胸疼痛可能原因:
- 膽囊炎: 多因膽結石引起,右上腹劇痛可能擴散到右胸和右肩。
- 胰臟炎: 胰臟發炎會引起上腹痛,類似膽囊炎,可能輻射到右胸。
兩側胸痛可能原因:
- 胃食道逆流: 胃酸逆流刺激食道,引起胸痛,症狀與心絞痛類似。
- 橫膈裂孔疝氣: 腹部器官通過橫膈膜進入縱膈腔,症狀與胃食道逆流類似,胸痛表現也相似。
- 肺部疾病: 包括肺塌陷(氣胸)、肺炎、肺癌、肺動脈高壓和肺栓塞,新冠肺炎後遺症也可能引起胸痛。
- 肌肉骨骼拉傷: 最常見原因,劇烈碰撞或運動可能造成,休息和服用止痛藥可緩解。
- 肋骨骨折: 胸部強烈撞擊造成,胸痛明顯,皮膚有瘀傷。
- 帶狀皰疹: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在胸口皮膚出現強烈胸痛。
深呼吸胸痛:
深呼吸胸痛多與肺臟有關。肺臟外圍的肋膜受到肺炎、氣胸、肋膜積液等肺部急症刺激,會造成肋膜痛,在深呼吸、咳嗽、翻身時出現側胸刺痛,常合併喘的症狀。
排除肺臟問題,體表神經或肌肉痛也可能引起呼吸胸痛,例如長期姿勢不良、提重物或過度運動。胸廓出口症候群因長期反覆動作、骨骼結構異常、肥胖或外傷壓迫胸廓內的神經及血管,引起肩膀無力、手指痠麻、上肢水腫和胸痛。
四種可能是重大疾病警訊的胸痛:
- 急性心肌梗塞: 胸前有強烈壓迫感,像重物壓在胸上,可能轉移到左肩、下巴、手臂,伴隨喘、噁心或冒冷汗。
- 主動脈剝離: 胸前有強烈的撕痛感,輻射到後背部,可能因血液無法到達腦部而昏倒,無法量到血壓與脈搏,須立即急診。
- 肺栓塞: 下肢血栓回流到肺臟,塞住肺部血管,導致肺栓塞。
- 肺部急症: 肺炎、自發性氣胸等肺部疾病有風險,自發性氣胸可能併發肺葉塌陷,壓迫心臟血管有致命風險。
"健康新知,常見疾病,心臟疾病,呼吸胸腔,迷思破解"
"胸痛胸悶:原因、位置與重大疾病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