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分兩種類型,對症治療是關鍵
口腔黏膜如同薄皮膚,易因摩擦、藥物、感染等因素造成潰瘍。
口腔潰瘍的兩種類型
- 表層缺損、破壞太快
- 下層組織新生速度太慢
常見原因
- 單純外傷性破損: 咬傷、牙齒排列不整、假牙或矯正器刮傷。
- 藥物刺激: 藥物含在嘴裡造成化學性刺激。
- 病毒、細菌、黴菌感染: 如疱疹病毒、梅毒、白色念珠球菌等,常在免疫力低下時發生。
- 免疫力失調: 免疫力過強或低下都可能造成,好發於青少年與更年期婦女。熬夜、營養不良、疲勞、疾病也可能導致。
治療方式
大部分口腔潰瘍可於7~10天內自行癒合,治療以止痛為主。
- 類固醇藥膏: 塗抹於潰瘍表面,降低發炎反應。
- 口服藥: 若為免疫失調引起,可搭配類固醇藥物、免疫調節劑等。
注意: 市售口內膏多含類固醇,對單純咬傷有效,但若為黴菌感染可能惡化,應先就醫釐清病因。
反映身體狀況
口腔潰瘍可能反映疲勞、免疫失調、牙齒或腸胃問題,應及早找出根本原因。
口腔潰瘍與口腔癌的區別
口腔癌前期症狀的確有嘴破與白斑,但一般人因嘴破而診斷出口腔癌的機率很低。建議儘早就醫、找出根本原因。
何時需要就醫?
若嘴破超過2週未癒合,且時常重複破在同一位置,建議就醫檢查。
"健康飲食,常見疾病,牙齒"
"口腔潰瘍的成因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