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和治療帶狀皰疹?了解病毒、症狀、疫苗和飲食

帶狀皰疹,又稱帶狀疱疹或皮蛇,是一種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皮膚病,常見於秋冬季節。它會讓人感到劇烈的疼痛、發癢、發紅,甚至影響眼睛、耳朵、臉部和生殖器等部位的功能。如果不及時就醫,還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和後遺症,甚至危及生命。那麼,帶狀皰疹是怎麼形成的?有什麼預防和治療的方法?本文將為你詳細介紹。
帶狀皰疹的成因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引發的疾病。水痘病毒通常在兒童時期感染,造成水痘的發病。水痘的症狀包括全身出現紅疹和水泡、發燒、疲倦、痠痛等。水痘痊癒後,水痘病毒並不會完全消失,而是潛伏在脊椎的神經節中,等待機會復發。當人體的免疫力下降,例如因為壓力、疲勞、感染、受傷、老化、使用免疫抑制劑等原因,水痘病毒就會再次活化,沿著神經分佈的範圍,造成皮膚的發炎、水泡、疼痛等症狀,這就是帶狀皰疹。因此,只有感染過水痘的人,才有可能得到帶狀皰疹。根據美國的統計,在還沒有廣泛接種水痘疫苗之前,約有90%的民眾在10歲以前感染水痘。一生中得到帶狀皰疹的風險約20%,且之後仍有可能再復發。
帶狀皰疹的症狀
帶狀皰疹的症狀通常出現在身體的一側,最常見的部位是胸背部,其次是臉部。帶狀皰疹的症狀分為三個階段:
- 前驅期:這個階段持續約2~3天,患者會感覺到神經痛、刺痛、燒灼感、痠麻、發癢等不適,但還沒有明顯的皮膚病變。有些人還會有全身倦怠、發燒、頭痛等症狀。
- 急性期:這個階段持續約2~4週,患者的皮膚會出現紅疹、水泡、膿皰等病變,呈帶狀分佈,且通常不會跨越身體的中線。水泡會隨著時間破裂、乾燥、結痂,最後脫落。患者的疼痛、發癢、發炎等症狀會達到高峰,並可能出現眩暈、耳鳴、味覺喪失等神經症狀。如果帶狀皰疹發生在眼睛周圍,還可能導致結膜炎、角膜炎、視神經炎等眼部疾病,嚴重時會影響視力。如果發生在臉部,還可能引起顏面神經麻痺、聽力喪失等併發症。如果發生在生殖器或肛門周圍,還可能造成排尿困難、便秘、性功能障礙等問題。
- 恢復期:這個階段持續約1~3個月,患者的皮膚病變會逐漸癒合,但可能留下疤痕或色素沉著。患者的疼痛、發癢等症狀也會逐漸減輕,但有些人會出現長期的神經痛,稱為皰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這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併發症,約有10%~20%的患者會受到影響。皰疹後神經痛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甚至導致憂鬱、焦慮、失眠等心理問題。
帶狀皰疹的預防
帶狀皰疹的預防主要有兩種方法:接種疫苗和避免傳染。接種疫苗可以降低帶狀皰疹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以及皰疹後神經痛的風險。目前國內有兩種帶狀皰疹疫苗,分別是活性減毒疫苗Zostavax(伏帶疹)和非活性基因重組蛋白疫苗Shingrix(欣剋疹)。兩者都能預防帶狀皰疹,但有些差異,如下表所示:
| Shingrix(欣剋疹) | Zostavax(伏帶疹) |
成分 | 非活性基因重組蛋白疫苗 |
| Shingrix(欣剋疹) | Zostavax(伏帶疹) |
--- | --- | --- |
適應症 | 預防帶狀泡疹及相關併發症及後遺症:50歲以上成年人18歲以上有帶狀疱疹風險成年人 | 預防帶狀泡疹及相關併發症及後遺症:50~79歲成年人 |
禁忌 | 對疫苗成分過敏的人、孕婦 | 對疫苗成分過敏的人、孕婦、白血病、淋巴瘤、後天免疫功能不全(HIV)、細胞性免疫功能不全等或是罹患中重度的急性感染疾病不建議施打 |
接種方式 | 施打兩劑,第二劑於第一劑施打後2至6個月再施打。 | 施打一劑 |
保護力 | 50歲:約97%50~59歲:約96%。60~69歲:約97%70歲以上:約98%。同時可降低88%診後神經疼痛的風險。 | 50歲以上:降低50%復發風險、67%疹後神經痛風險。 |
不良反應 | 頭痛、腸胃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瀉,疲倦、注射部位疼痛紅腫或搔癢 | 頭痛、注射部位紅腫、搔癢、起紅斑 |
優點 | 免疫功能不全者也能施打18歲以上成年人即可施打防護效果約90%,可維持禁7年 | 只需打一劑全身性的副作用較少 |
缺點 | 需注射兩劑,花費較高全身性的副作用較明顯 | 免疫功能不全者不能施打保護力會隨時間下降,注射後5至8年保護力會降至20%至30%。 |
根據上表,可以看出Shingrix(欣剋疹)的保護力和持續時間都比Zostavax(伏帶疹)高,但也需要打兩劑,且副作用較多。Zostavax(伏帶疹)則只需打一劑,但保護力會逐漸減弱,且不適合免疫功能不全者使用。因此,患者在選擇疫苗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年齡、健康狀況、經濟能力等因素,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方案。
除了接種疫苗外,避免傳染也是預防帶狀皰疹的重要方法。帶狀皰疹會透過飛沫、體液等途徑傳染。帶狀皰疹發病前2~3天,一直到傷口結痂前,傳染力最高。沒有得過水痘的人,若接觸到帶狀皰疹患者的飛沫、或水泡與傷口等處的體液,就有可能被傳染而得到水痘。因此,帶狀皰疹患者應該戴上口罩,避免與他人近距離接觸,尤其是孕婦、兒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另外,患者也應該注意個人衛生,不要共用餐具、毛巾、衣物等物品,並定期清潔和消毒接觸過的物品和環境。
帶狀皰疹的治療
帶狀皰疹的治療主要有兩個目的:控制病毒的活性和緩解症狀。帶狀皰疹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 抗病毒藥物:這是帶狀皰疹的主要治療方法,可以抑制病毒的複製,減少皮膚病變的嚴重程度和數量,縮短病程,降低併發症和後遺症的風險。抗病毒藥物通常需要在發病後的72小時內開始服用,效果才會比較好。常用的抗病毒藥物有阿昔洛韋(Acyclovir)、瓦昔洛韋(Valacyclovir)和法昔洛韋(Famciclovir)等,服用方式和劑量應該按照醫師的指示。
- 止痛藥物:這是帶狀皰疹的輔助治療方法,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和發炎反應。常用的止痛藥物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如布洛芬(Ibuprofen)、阿司匹林(Aspirin)和對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等,服用方式和劑量應該按照醫師的指示。如果疼痛很嚴重,醫師可能會開立強效的止痛藥,如嗎啡(Morphine)等,但要注意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和成癮風險。
- 局部藥物:這是帶狀皰疹的輔助治療方法,可以直接作用於皮膚,減少發癢和感染的機會。常用的局部藥物有鋅氧膏(Zinc oxide ointment)、鋁酸鋅凝膠(Zinc sulfate gel)和卡巴油(Calamine lotion)等,可以幫助水泡乾燥和保護傷口。另外,還有一些含有麻醉劑或抗憂鬱劑的貼片或膏劑
- 局部藥物:這是帶狀皰疹的輔助治療方法,可以直接作用於皮膚,減少發癢和感染的機會。常用的局部藥物有鋅氧膏(Zinc oxide ointment)、鋁酸鋅凝膠(Zinc sulfate gel)和卡巴油(Calamine lotion)等,可以幫助水泡乾燥和保護傷口。另外,還有一些含有麻醉劑或抗憂鬱劑的貼片或膏劑,如利多卡因(Lidocaine)和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等,可以減輕疼痛和發癢。局部藥物的使用方式和頻率應該按照醫師的指示。
- 物理治療:這是帶狀皰疹的輔助治療方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疤痕形成。常用的物理治療有冷敷、熱敷、電刺激、超音波等,可以減輕疼痛和發炎。物理治療的選擇和時間應該按照醫師的建議。
- 中醫治療:這是帶狀皰疹的輔助治療方法,可以調節體質,增強免疫力,消除病毒,清熱解毒。常用的中醫治療有中藥、針灸、拔罐、刮痧等,可以緩解症狀和預防復發。中醫治療的方案和劑量應該按照中醫師的診斷。
帶狀皰疹的飲食
帶狀皰疹的飲食並沒有特別的禁忌,但一般來說,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 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幫助排毒和修復組織。
- 多吃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物的食物,如新鮮蔬果、堅果、全穀等,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
- 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肉類、蛋類、奶類、豆類等,促進傷口癒合和組織再生。
- 少吃或不吃刺激性、油膩、辛辣、鹹、甜的食物,如海鮮、烤肉、辣椒、醬油、糖果等,避免加重發炎和疼痛。
- 適量吃富含鋅的食物,如牡蠣、花生、芝麻等,鋅是一種重要的微量元素,可以抑制病毒的活性,幫助傷口癒合。
結語
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痛苦和困擾。為了預防和治療帶狀皰疹,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 接種疫苗,降低帶狀皰疹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以及皰疹後神經痛的風險。
- 避免傳染,戴上口罩,避免與他人近距離接觸,尤其是孕婦、兒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
- 及早就醫,服用抗病毒藥物,控制病毒的活性,減少併發症和後遺症的風險。
- 緩解症狀,使用止痛藥物、局部藥物、物理治療和中醫治療等方法,減輕疼痛、發癢、發炎等不適。
- 注意飲食,多喝水,多吃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物和蛋白質的食物,少吃或不吃刺激性、油膩、辛辣、鹹、甜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