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十字韌帶受傷的症狀嗎?自我檢測與治療建議
你有以下的症狀嗎?
- 膝蓋深處的疼痛
- 膝蓋反覆性扭傷
- 稍微運動膝蓋就腫脹積水
- 走路或上下樓感覺膝蓋空空的
- 感覺有長短腳,尤其是走路時
- 跑步時腳會突然發軟想跪下來
- 一側大腿肌肉萎縮
- 膝蓋曾有嚴重扭傷
如果上述 8 個症狀中有超過兩個,小心你的十字韌帶已經受傷。符合項目愈多,代表傷勢愈嚴重,十字韌帶可能已經斷裂,關節呈現不穩定的狀態,必須尋求醫師協助評估。
在台灣,平均每天有 1015 人因十字韌帶斷裂而開刀,而且數字逐年攀升中,慢性十字韌帶鬆弛更可能佔運動人口數目的兩成以上。
十字韌帶的重要性與高危險群
十字韌帶是膝關節中最大、最重要的韌帶,負責維持關節的穩定。十字韌帶斷裂可說是運動員運動生涯中最大的噩夢。不只許多職業選手,如美國 NBA 尼克隊控球後衛羅斯(Derrick Rose)、灰熊隊小前鋒帕森斯(Chandler Parsons)、籃網隊後衛傑克(Jarrett Jack)都曾因為十字韌帶斷裂無法出賽,有更多週末運動員也會因為激烈運動而拉斷十字韌帶,籃球、排球、羽毛球、足球、網球等,都是高危險運動。
一般來說,愈激烈的運動,就愈容易受傷。此外,天生韌帶鬆弛、體重太重或身體協調性不好的人也是高危險族群。女性傷到十字韌帶的比例約為男性的 24 倍,除了和肌力、耐力有關,神經肌肉控制的能力也佔很大的關係。
受傷機制與當下反應
十字韌帶斷裂幾乎都發生在運動時,除了直接和人相撞或被踢到,有四分之三的傷害發生在跑步跳躍的時候,像是急停、轉身、瞬間改變方向、著地不當、動作失控等。還有當運動太久或太累,開始感到力不從心的時候,大腦和身體運作無法協調,悲劇就特別容易發生。
十字韌帶斷裂是一次性的傷害,尤其是十字韌帶全部斷裂。通常就是感覺到一陣劇痛,或是膝蓋突然軟掉,有三分之一的人還會感覺膝蓋有個「啪」的聲音,接下來就是倒地不起,需要人攙扶離場。
因為疼痛或關節鬆掉無法繼續運動,而且關節會愈來愈痛、腫脹,通常在兩天之內達到高峰。此時醫生會用超音波導引抽取出關節的積液,除了迅速消腫止痛,還有診斷的效果。如果抽出來的積液是暗紅色,表示關節腔內有明顯出血,這是非常不妙的現象,暗示十字韌帶已嚴重受損。
慢性期症狀與長期影響
十字韌帶斷裂到了慢性期,大腿肌肉會明顯萎縮,肌力也會下降。傷者在走路或上下樓梯時會因為兩側肌力不均,而出現「偽長短腿」的感覺。在下樓梯或是跑步時,會突然軟腳而跪了下去。
曾有病人在快步過紅綠燈時突然軟腳,整個人跪坐在馬路中間,場面非常危險。如果膝關節長期處在不穩定的狀況,高達九成的人可能會接續傷到半月板;若時間更久,則有超過八成的人軟骨磨損,提早出現膝關節退化。
開刀與復健的選擇
十字韌帶斷裂到底要不要開刀?2010 年一項著名研究顯示,受傷後立即接受重建手術,效果並不會比先做復健訓練的效果好。這項研究後續追蹤患者長達 5 年之久,得到的結論仍相同,而且先接受復健訓練那一組,後來只有一半的人需接受重建手術。
這項研究告訴我們,開刀結果並不會比較好,而受傷後如果積極復健,一半以上的人最後並不需要開刀。
無論開不開刀,都要復健
一般來說,除非是專業運動員、日後仍會從事劇烈運動或粗重工作的人,或者受傷合併嚴重的膝蓋內外側副韌帶斷裂,或膝關節軟骨嚴重破損的人,才會在受傷的當下建議採取手術治療,否則急性期的十字韌帶斷裂仍應以復健治療與訓練為優先,若復健失敗才考慮韌帶重建手術。
在臨床上,很多人以為手術是萬靈丹,只要開刀以後就會好;也有不少人覺得復健辛苦又耗時,開刀比較快,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事實上,不管開不開刀,都要做復健,而且復健的時間最少需要一年。
我總告訴患者:「如果希望回去比賽,你就必須做 13 個月的復健,包含開刀前 1 個月,還有開刀後 12 個月。」如果不復健,注定無法恢復到受傷前的樣子。復健之路雖然漫長,結果必定甘甜與值得。
十字韌帶斷裂復健的重點
十字韌帶斷裂復健,並不像一般痠痛復健,只是單純的儀器治療。復健重點在於關節角度、肌肉力量、還有神經肌肉的協作訓練。隨著受傷時間與進步的程度,醫師和治療師會隨時調整復健的內容。到了復健中後期,還會加上爆發力和敏捷度的訓練,目的就是要讓功能恢復,甚至超越原本受傷前的狀況。
復原無捷徑,要好就要練
近來發現,神經肌肉的協作訓練變成復健成功與否的關鍵。幾乎所有十字韌帶斷裂患者都有股四頭肌萎縮的後遺症,除了是因為受傷後缺乏運動,更大的原因是因為膝關節周邊神經受損引起。
藉由肌肉電刺激,配合懸吊式肌肉訓練,復健可提早到受傷或是手術隔天就開始,大大減少十字韌帶斷裂產生的後遺症。居家自我復健運動也是成敗關鍵,但大多數的患者不是做得太多導致二度傷害,就是做得太少效果不彰,建議還是定期回診評估進度才是。
如果希望運動生命長長久久,膝關節十字韌帶的保養與復健,一定要積極與堅持。
"運動健身, 運動傷害, 醫療"
"十字韌帶斷裂:症狀、診斷與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