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病毒疣治療方法,多久會見效?

病毒疣,源於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感染,是一種在全身各部位皮膚表皮出現的病毒引起的常見皮膚病。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的說法,目前已發現100多種不同的HPV,其多樣性導致了病毒疣的不同種類。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病毒疣的種類、症狀、原因以及治療方式,特別著墨於三種主要治療方法的優點、效果和治療時間。
病毒疣的類型及症狀
病毒疣可分為扁平疣、尋常性病毒疣、腳掌/手掌疣和生殖器疣。這些疣的外觀和病灶位置各異,由不同的HPV類型引起。例如,扁平疣通常出現在臉上,外觀類似粉刺;尋常性病毒疣則主要出現在手部和身體,呈現粗糙角質化的顆粒狀或塊狀病灶;而腳掌/手掌疣則多見於腳掌或手掌,外觀為增厚角質化、有時帶有黑點。生殖器疣則是生殖器和肛門周遭的小顆粒或塊狀病灶,俗稱「菜花」。
病毒疣的重要性
雖然一般的病毒疣不會演變成癌症,但HPV感染仍與子宮頸癌、口腔癌等癌症風險相關。特殊情況下,如疣樣表皮發育異常和波文樣丘疹病,可能演變為皮膚癌。因此,及早治療病毒疣是防範更嚴重併發症的重要一環。
病毒疣治療方式
1. 冷凍治療
冷凍治療是一種常見的方式,利用-196°C的液態氮破壞病毒疣、殺死其中的病毒。這種治療方法常用於手掌、腳掌和身上的尋常性病毒疣。儘管治療效果較好,但因為皮膚組織較厚,治療時間相對較長,通常需1~2個月,每1~2週接受1次冷凍治療。
2. 外用藥
外用藥包括酸類藥物,如水楊酸、A酸、三氯醋酸等,其原理是用酸性物質殺死病毒或促進皮膚代謝,阻止病毒複製。樂得美(Aldara)是一種免疫調節劑,能刺激患者本身的免疫反應攻擊被病毒感染的表皮細胞。這些外用藥多用於治療生殖器疣,對其他部位的病毒疣使用較少。
3. 雷射治療
雷射治療包括銣雅鉻雷射、染料雷射和二氧化碳雷射。染料雷射通過破壞微血管、阻止養分供應治療病毒疣;而銣雅鉻雷射和二氧化碳雷射則破壞病毒疣病灶。研究發現,雷射治療效果並不優於傳統治療,且可能產生含有HPV的煙塵,對呼吸道和口咽黏膜造成感染風險。臨床經驗顯示,冷凍治療通常優於雷射治療,但醫師會視情況搭配藥物使用。
4. 其他方法
有醫師嘗試在病毒疣患部局部注射MMR疫苗,激發免疫力對抗病毒疣。雖然這種方法對於頑固型的病毒疣效果不錯,但不屬於適應症治療,治療過程可能較為痛苦,也沒有健保給付。
結語
總體而言,病毒疣的治療方式多樣,但選擇適合的方法應考慮患者的情況和病毒疣的性質。及早治療有助於防止併發症的發生,避免病毒疣擴散和傳播。然而,不同治療方式的效果和治療時間因人而異,建議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咨詢專業醫生的建議,制定合理的治療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