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傷、沾黏、錯位...「徒手治療」到底在做什麼?物理治療師詳解
王先生三個月前因打球拉傷右肩,休息後疼痛未見好轉。經多次治療,手臂活動仍不順暢,聳肩或抬手皆感疼痛。經朋友推薦,他陸續看復健科、中醫及國術館,但效果不佳,醫師說法亦不盡相同。有網友建議自費「徒手治療」,但單次費用近千元,讓他猶豫不決。
台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主任曹昭懿表示,徒手治療是物理治療的常見手法,健保亦有給付。民眾對其陌生,主因施作時間長,但健保給付低,考量成本,醫院診所較少採用。「只要治療師以雙手引導操作,幫助矯正並改善病患肌肉骨骼系統的功能,都算一種徒手治療。」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補充,徒手治療手法多元,名稱各異,目的皆在改善關節錯位或肌肉、筋膜、肌腱等軟組織沾黏、僵硬等問題。
適合改善軟組織沾黏或脊椎錯位
五十肩常運用徒手治療。簡文仁解釋,五十肩患者關節攣縮、沾黏,活動力受限,儀器治療僅能加強血液循環,無法鬆開糾結組織。治療師會指導患者做抬手運動,擴大關節活動角度。若患者沾黏嚴重或怕痛,則需由治療師被動運動,以手技逐漸按鬆、推開沾黏組織。
畢士大物理治療所院長謝欣洲指出,外傷、燒燙傷或術後患者,新生疤痕組織易沾黏周圍組織。復健時,會以特定放鬆手法或撥筋板等工具撥開沾黏組織,使其平整,減少缺氧引發的疼痛。
另一常見情況為關節錯位。謝欣洲說明,關節錯位易致神經痠麻、下背痛、頭痛等,但範圍小,難以靠儀器牽拉。治療師會運用類似整脊、推拿的手法,以快速、小幅度甩動力量,將偏斜關節移回正位。
有時,徒手治療可提升治療效率。針對肌肉、筋膜僵硬引起的慢性下背痛、肩頸疼痛,或淋巴、血液循環不良造成的腫脹,除儀器治療外,治療師會以按壓、推揉手法放鬆緊繃組織,促進血液循環。
康富物理治療所院長蔡忠憲強調,這與一般按摩不同。紓緩按摩主要針對肌肉大面積按壓、放鬆,但徒手治療處理的部位包括肌腱、韌帶等軟組織,原理、力道及施作方向皆有差異。若以較重按摩手法按摩淋巴,可能壓扁淋巴管,反使淋巴液不易回流。
目前部分手法運用筋膜原理,針對激痛點或關鍵位置加以刺激或放鬆,試圖改善長期難解的疼痛。
發炎期、骨質疏鬆、凝血功能差者不宜
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劉建廷表示,徒手治療主要針對身體結構問題引起的功能障礙。不可逆的組織病變如長短腳、肌肉萎縮,或神經、血管、內臟疾病,以及感染或風濕免疫疾病等,皆無法藉此改善。
徒手治療力道可能因治療師而異。服用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不宜接受徒手治療,以免過程因治療師施力不當導致出血。
關節穩定度差,如脊椎滑脫、骨折、骨質疏鬆患者,應避免使用高速且過於強力甩動關節的矯正手法。
謝欣洲提醒,急性發炎時,不宜針對患部做徒手治療,以免延緩組織修復。蔡忠憲補充,有時為避免恢復期間過度刺激受傷組織,治療師會在急性期針對患部周圍緊繃軟組織做局部放鬆。
自費治療前,先確定是否已「無計可施」
現行健保生態下,醫療院所多以儀器治療為主,搭配運動指導。
劉建廷表示,嚴重五十肩、術後關節沾黏、乳癌術後上肢淋巴水腫等,因不易被取代,醫師與物理治療師仍會替病患施作,且這些項目可被明確診斷,通常申請健保給付較易通過。
若靠儀器或其他運動復健可改善,但民眾希望以徒手治療增加效率,可能建議自費。目前每次治療費用約800~1500元。依《物理治療所設置標準》,治療師應取得醫師開立的證明書,才能幫民眾做治療。因此,民眾須先至醫院或診所就診,請醫師開立需要接受物理治療的證明。蔡忠憲提醒,應先排除如癌症、急性感染、神經系統疾病等因素後再接受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選擇治療師注意事項:
是否具備合格證照:
簡文仁表示,徒手治療與中醫推拿相似,但理論基礎不同。物理治療師從西醫解剖生理學出發,中醫推拿、整脊則依筋絡或脊骨神經學理論。民眾可選擇自己信賴的學理和方式。最好確認治療師具備合格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證照,並於合法登記的醫療院所接受治療。
治療師的年資、經驗、個性:
徒手治療仰賴治療師的手感與經驗。年資深或經驗豐富者,技術較熟練。「安全」比「有效」重要,若治療師很少詢問患者感受,且偏好「力道大」、「強度高」的手法,患者受傷風險較高。
是否認真評估問題:
謝欣洲表示,疼痛原因複雜,治療師應針對患者做全面性評估,持續確認引發疼痛的根源,而非僅解決單一症狀。改善後,會指導患者回家做運動復健,最後不再需持續回診。
勤做復健運動、多伸展為最有效治療
治療效果不如預期時,何時該尋求第二意見?物理治療師皆認為「視病患狀況而定」。台北慈濟醫院復健技術組組長洪于琇建議,3個月為一療程,若無改善再考慮更換方式。蔡忠憲與謝欣洲認為,若方向正確,2〜3次後應有改善。但舊傷因組織已纖維化,可改善程度有限。
洪于琇提醒,許多時候民眾疼痛治不好,非因治療無效,而是未認真做治療師指導的復健動作。真正有效的復健運動須多次、長期做,效果才會持續。考慮自費嘗試其他治療前,應先確認現有治療是否真的無效。
簡文仁強調,徒手治療非侵入性、安全性高,但不能當成按摩,沒病痛時也做。任何治療養成依賴都不正常。正常的軟組織按久了可能變鬆弛,或對外力刺激疲乏,需要愈按愈重。
簡文仁總結:「徒手治療只是治療過程中的配角,主角還是患者本身,一切能自己來,不受制於人,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運動,醫療,運動健身,運動傷害,生活保健"
"徒手治療是什麼?物理治療師詳解適應症、注意事項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