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姿勢不對,小心血管就剝離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中風中心主任陳龍表示,椎動脈剝離的確有可能受到外力因素影響,譬如頸部劇烈的扭動、不當的整脊按摩、打球時頭頸部受到撞擊、坐雲霄飛車等等。
不過,腦中風最重要的問題根源,還是出在血管本身。
陳龍說:「事實上,絕大部分健康的血管並沒有想像中脆弱。」但如果血管壁因為動脈硬化、長期性偏頭痛、先天性結締組織疾病等,造成血管壁結構出問題,扭一扭脖子就可能造成血管破裂剝離,形成血塊循環至大腦造成中風。
動脈硬化的元兇是高血壓、抽菸和糖尿病。根據2012年一份針對1972名脊椎動脈剝離病患所做的文獻回顧分析指出,發生椎動脈剝離的病患中,有50%有高血壓,血壓過高是增加血流衝擊破壞血管壁的動力因素。另外,抽菸也會提高動脈剝離發生的風險。還有一些椎動脈剝離的人,被診斷出有先天性結締組織疾病,由於組織結構耐受性比較差,一受到外力的衝撞,血管容易剝離。
### 剝離可以預防?
椎動脈剝離經常是瞬間發作,事前很難有徵兆。一旦發生,多半出現的是手腳無力、口齒不清等腦中風症狀:
* 「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 (ARM)。
* 「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 (FACE)。
* 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SPEECH)。
* 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TIME)。
一旦出現上述症狀,趕緊就醫進行檢查、治療,治療的方式就不見得是使用血栓溶解劑,而是給予椎動脈裝支架治療。在台灣,因椎動脈剝離者約佔中風的1%。有沒有辦法提早發現動脈血管有問題?
有,頸動脈超音波。
陳龍指出,頸動脈超音波可以了解血管的結構,例如明顯的動脈硬化或其他異常,以及測量頸部血管的流速及阻力,了解頸動脈血流及椎動脈的血流是否異常。
### 能不能預防?
最基本的是:有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人,要控制好;沒有三高者的人。平時應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型態,如均衡飲食、標準體重、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戒菸、戒酒、充足的睡眠等。
"心血管、中風, 運動健身, 高血壓"
"預防椎動脈剝離:了解風險與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