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腦膜炎是什麼?醫:發燒、頭痛、頸部僵硬要小心,3招預防
安歆澐分享丈夫在菲律賓感染病毒性腦膜炎的經歷,所幸已脫離險境。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表示,食用不潔食物雖可能引發,但機率不高。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指出,病毒性腦膜炎常見由腸病毒或潛伏的單純疱疹病毒引起,免疫力低下者為高危險群,持續生病未就醫者也需注意。
腦膜炎是什麼?
腦膜炎是腦膜受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感染引發的發炎反應,主要分為病毒性(無菌性)、細菌性、結核性及黴菌性腦膜炎,其中病毒性最常見。常見病毒包括腸病毒、疱疹及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及德國麻疹病毒、日本腦炎病毒等;常見細菌則有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感冒嗜血桿菌等。
頭痛、高燒、頸部僵硬 小心腦膜炎
廖嘉宏醫師表示,病毒性腦膜炎或腦炎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如發燒、全身痠痛。若出現持續高燒不退、頭痛欲裂、頸部僵硬等症狀,應儘速就醫;若有意識不清、昏迷抽搐等,更要小心腦炎的危險。
腦膜炎症狀: 發燒、頭痛、頸部僵硬、精神倦怠、嗜睡,頭痛常合併噁心、嘔吐。幼童若食慾不振、發燒、活力變差,應儘速就醫。
腦炎症狀: 發燒、頭痛、意識不清、說話顛三倒四或出現神經學症狀(如抽搐、語言障礙、肢體無力或感覺異常)。
廖嘉宏醫師指出,病毒性腦膜炎盡早治療預後良好,較少後遺症,但腦炎危險性較高。細菌性腦膜炎易造成腦壓上升或全身性敗血症,致死率高且可能有後遺症。
如何預防腦膜炎?
病毒性腦膜炎可能因飛沫或接觸傳染,疱疹病毒甚至會潛伏體內。預防方法如下:
-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觸病人。
- 提升自身免疫力: 多休息、不熬夜、紓壓。
- 施打疫苗: 部分病原體有疫苗可接種,降低感染風險,如水痘、腮腺炎、麻疹、日本腦炎等。
如何治療腦膜炎?
懷疑腦炎、腦膜炎時,需先做電腦斷層排除腦部腫瘤、顱內出血,並做腰椎穿刺檢驗脊髓液是否有發炎反應,找出病原體,給予適合藥物。細菌性腦膜炎用抗生素治療,病毒性腦膜炎多用支持性療法緩解症狀,必要時給予抗病毒藥物。
"醫療,健康新知,常見疾病"
"病毒性腦膜炎是什麼?醫:發燒、頭痛、頸部僵硬要小心,3招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