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變老?《康健》健康城市大調查揭露台灣安老現況
《康健雜誌》健康城市大調查邁入第16年,今年以「哪個城市能讓人安心變老?」為主題,透過6大面向共24個指標,並進行全國民調,了解民眾對縣市政府安老政策的滿意度。
要在熟悉的地方安老並不容易。居民需要生活在重視醫療和健康篩檢、社區支援飽滿、居家服務品質好,又有充足安養護機構和安寧資源的縣市,才能安心老去。《康健雜誌》檢視各縣市安老品質,為台灣在地安老困境提出諍言。
六大面向檢視各縣市安老成效
長輩們的身心狀況會經歷健康、輕度失能、中重度失能、臥床,以及生命最後的尊嚴善終各階段。因此,今年設立的6大面向分別是:
- 健康促進與社會參與
- 社區支持服務
- 居家支持服務
- 照管中心服務量能
- 住宿及機構
- 安寧資源
調查涵蓋完整光譜,檢視各縣市的安老成效。調查發現,22縣市中竟有13個縣市只拿下一或兩片銀杏葉,12個縣市民眾滿意度低於五成,台灣總體安老環境令人擔憂。
縣市分組比較,台北市、嘉義市、連江縣表現突出
考量到縣市資源、地理環境及基礎建設條件的差異,今年健康城市大調查首度將縣市區分為六都、本島非六都及離島3組,比較細部差異。
- 六都: 台北市
- 本島非六都: 嘉義市
- 離島: 連江縣
分別摘下最高的五片銀杏葉。六都的新北市、桃園市和台南市,非六都中苗栗縣、新竹縣及雲林縣,以及離島組的澎湖縣都只獲得一片銀杏葉,表現不佳。
- 台北市: 資源豐富,日間照顧中心、居家護理、大眾運輸、輔具購置及租借服務等發展完善,在社區支持服務和居家支持服務面向都排名第一。但在「健康促進與社會參與」面向,免費成人健檢、高齡與失智整合門診數量和流感疫苗施打比率全數墊底,顯示在公共衛生上不夠積極。
- 嘉義市: 在6大面向中的5面向皆摘下五片銀杏葉,特別是各行政區日照中心、居家護理所平均家數,以及每萬人口安寧緩和醫療簽署人數等指標都是全國第一,成功補滿安老各環節。
- 連江縣: 資源稀少,卻用心照顧長輩,在社區支持服務、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量能等面向拿下五片銀杏葉。當地選擇用復康巴士增加老人移動便利性是正確的策略,讓服務貼近老人更重要。
- 台中市: 在健康促進和社會參與拿下五片銀杏葉,尤其高齡與失智整合門診數量六都第一、全國第二。
- 新北市: 社區關懷據點涵蓋率高達92.9%。
- 台南市: 送餐服務稱冠六都。
- 桃園市、宜蘭縣: 在安寧資源面向的「好命善終評比」得到最高分。
- 苗栗縣: 篩檢極早期失智症。
- 宜蘭縣: 自辦胃幽門螺旋桿菌檢測。
- 嘉義縣: 派出行動醫療服務列車進入偏鄉做健檢。
- 彰化縣: 讓專業救護員進入社區傳授CPR技術。
照管中心認知度不足,亟待加強宣導
調查顯示,22縣市都只有不到一半民眾知道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的存在。照管中心是縣市的單一窗口,提供長照、日照、居家服務等諮詢及媒合服務。
都會型縣市民眾知情比例偏低。六都比例全部低於四成,其中高雄市知情的比例最高,桃園市則僅達30.9%。非六都則以嘉義縣表現最好,但也只有42.6%受訪者知道有照管中心,新竹市更只有約四分之一市民曉得。離島可能因人少地小,宣傳相對容易,因此有最多民眾知曉,其中澎湖縣以47.6%得到全國第一。
疾病預防、篩檢及人際互動是延年益壽的關鍵
台灣老人很不健康。國內高齡病人一年平均看病次數是美國、加拿大的5倍。健康促進與社會參與面向關注的是各縣市在維護長輩健康、預防疾病的成效。健康促進、活力老化還是最基本的,等到失能才照顧就太晚了。
- 台北市: 樂齡學習中心、文康中心、長青學苑的分布密度為全國最高。
- 嘉義縣: 樂齡學習中心、文康中心、長青學苑的分布密度為全國最高。
- 台中市、嘉義市: 「每萬老人享有高齡醫學與失智症整合門診數量」指標表現最好。
- 台中市: 額外撥出經費為60歲以上的長輩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 基隆市: 老人憂鬱症篩檢比例將近六成。
社區支持服務待加強,日間照顧中心不足
先進國家皆致力於發展社區化服務,在社區提供各種照護資源協助長輩在熟悉的環境老化。日間照顧中心未來將會是照護的重要資源,然而絕大部分縣市距離去年行政院喊出2016年「一鄉一日照」的目標還很遙遠。
- 台北市、嘉義市與新竹市: 符合「一鄉一日照」政策目標。
- 屏東縣: 將社區關懷據點轉變為日間托老中心,突破法令障礙。
- 台北市: 低底盤公車數量及復康巴士數量皆遙遙領先全國各縣市。
- 台東縣: 每萬失能老人送餐到府的服務人數遠高於全國各縣。
居家支持服務有進步空間
居家支持服務完善與否與長輩能否在地安老息息相關,藉由各種到府服務,協助中、重度失能的老人,不用出家門也能夠獲得照護。
- 台北市: 「居家護理所密度」指標表現最佳。
- 嘉義市: 「居家護理所密度」指標表現最佳。平均每個區域有超過7家居家護理所,遙遙領先全國各縣市。
- 桃園市: 「每萬失能老人居服員數」指標表現較佳。
- 南投縣、屏東縣、台東縣: 「每萬失能老人居服員數」表現遠高於六都組的人數。
- 苗栗縣: 縣市身心障礙者申請輔具補助件數比例最優。
照管中心人力不足、負擔沉重
照管專員腳停不下來,離開都會區更要上山下海,目前衛福部採用一名照管專員承接200案為建議上限。除金門、連江外,照管專員接案數全台大爆量,南投、宜蘭甚至分達484案和400案,凸顯照專人力極度不足的問題。
各縣市除照管人力缺口,另一個嚴重問題是,平均六成以上民眾不知道自家縣市有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這個單一窗口,全國以澎湖縣知情比率最高,達47.6%。
民眾對機構品質有疑慮、縣市應加強失智症照護
台灣高齡失能人口超過機構床位數5~6倍以上,雖因有輔具、居服等服務介入,減少必須離家的老人數量,機構照護仍不足。
調查顯示,本島19個縣市放心託付長輩的比率全數低於30%,反映出民眾對機構的品質仍有疑慮。
宜蘭縣安寧品質最優,地方政府應積極推廣善終觀念
《康健》以民眾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同意書數量作為指標之一,並搭配全台「在地好命善終資源評比」結果,藉此評量各地狀況。
- 台北市: 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簽署人數居冠。
- 桃園市: 好命善終評比獲得最高分。
- 宜蘭縣: 好命善終評比名列第一。
- 澎湖縣: 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簽署量指標超過金門、連江2倍以上。
結論:扶植社區支持系統,打造在地安老環境
綜合而言,各縣市有亮點,但過半縣市的整體安老品質仍不佳,民眾也不信任政策和機構品質。
資源有限是事實,因此除了中央鬆綁照護人力等相關法規,使各縣市能爭取到更多財源之外,各地更需走入街巷發掘專屬的安老樣貌、坐下整合轄下各單位、伸手扶植社區供應服務的能力。唯有地方上生長出緊密的支持系統,才能真正讓長輩安心在最熟悉的地方快樂終老。
"熟齡,長照,醫療,健康新知"
"台灣安老現況調查:哪個縣市最能安心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