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長期照顧的準備:10年抗戰的照顧者指南
在這漫長的照顧旅程中,被照顧者會經歷衰弱、輕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最終走向生命終點。而照顧者也會隨著失能者的病情變化,不斷經歷煎熬。因此,照顧者應具備「階段性」照顧安排的觀念,認知到失能者的病情是不斷變化且遞進的,才不會在照顧後期感到心力交瘁。
新手上路3步驟
尋找長照資源:
照顧新手可以透過政府長照網站、醫療院所、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專線、相關課程等管道,培養長照基本認知,以便日後運用。可上網搜尋「衛福部長照專區—長照服務地圖」,輸入地點即可查詢鄰近的長照服務據點。
盤點資產與財務規劃:
許多人認為必須等到長照管理專員評估失能等級後才能進行財務規劃。然而,建議民眾可先用長照需要等級最低的「2級」補助金額來估算,加上被照顧者的財產、手足負擔及其他社會救助津貼,避免高估補助額,並提早進行財務規劃。待照管專員評估實際失能等級後,再精準規劃,使資源運用更到位。
召開家庭會議擬定長期照顧計劃:
照顧失能者是整個家族的責任。許多手足因照顧父母而產生衝突,溝通問題是主因。在照顧上,不應追求絕對的公平,因為每個家庭成員的經濟能力、工作狀況不同,能負擔的程度自然有差異。最重要的是制定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照顧計劃。
手足們應盡可能齊聚一堂,召開「家庭會議」,傾聽彼此的難處與想法,最終討論出大家都能負擔的長期照顧計劃。家庭會議並非一勞永逸,長輩的身體狀況、家庭成員的財務狀況、婚姻生活都可能發生變化,可視情況需要加開家庭會議。唯有手足之間彼此體諒,才能打贏這場長照的長期抗戰。
"熟齡,長照,家庭關係"
"長期照顧的準備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