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心臟衰竭到重生的奇蹟:穴道導引的生命哲學
2014年7月,我回到德國德列斯敦的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客座,參與學術研討會。我在柏林讀完博士,在阿亨和德列斯敦做了幾年研究,與德國的淵源很深。德列斯敦被譽為「易北河畔的佛羅倫斯」,是我心繫的美麗城市,每年都會回去作短期訪問和研究。
這次的訪問和會議一如往常,但長時間工作,寫程式到凌晨一、兩點是常事,不間斷的討論和會議讓腦力發揮到極致,身體也感到疲憊。在臺灣還算注重飲食的我,在貪懶和便宜的心態下,幾乎每天都去麥當勞或 Subway 報到,可樂汽水不斷,覺得只是一時的臨時狀況,回臺灣再調整即可。
從某一天開始,我凌晨四、五點會驚醒,感到呼吸困難,然後再慢慢睡著。一開始我不以為意,覺得只是一時的疲累,這個情形斷斷續續,有時不見,有時又開始,但因為工作繁忙,總覺得明天就會結束。其實我從小身體一直都不好,感冒不斷、體力常透支。留學柏林時,不適應從亞熱帶到寒帶的氣候,有一次突然大感冒,咳嗽嚴重到肺都要咳出來。德國醫生開了一些草藥提煉的咳嗽藥,提醒我注意保暖,兩個月後我慢慢恢復,對於「又生病」這件事倒也習慣了。
回到臺灣後生活開始繁忙,自2008年定居後,每天的工作量與日俱增,除了研究,組織會議一個接著一個,還常跑國外參與會議與討論,每天都熬夜到一、兩點才睡覺。總覺得自己還年輕,抱著能做多少是多少的心態,也想著邀請國外專家來臺灣幫助年輕學者,就這樣努力工作。但這次回來,身體的異樣感卻越來越明顯,有時因為半夜不能呼吸到空氣而清醒,要等一、兩小時後才有辦法沉沉睡去,但有時卻又沒事。所以我就把病況拖著,直到隔年三月底,身體突然越來越差,那一陣子呼吸幾乎喘不過氣來,睡覺如果不墊高枕頭就沒辦法呼吸到空氣,最恐怖的是常常快睡著,卻因為呼吸不過來又醒了,因此睡眠非常短。我總覺得可以拖到明天再去看病,直到有一天身體從腹部到下肢嚴重積水腫脹,我才驚覺事態嚴重,加上同事不斷地催我去看病,終於在3月30日到榮總報到。
榮總的心臟科醫師看到我的情形覺得不太尋常,馬上通知病房讓我當天住院,然後安排一連串檢查,尤其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我的心臟射出率不到百分之十一,但一般人是百分之五十以上,表示我的心臟衰竭嚴重,已經到達必須換心的程度。心臟科醫師跟我家人說他們只能盡力,因為猝死的可能性非常高,請家人先做好心理準備。在這驚人的消息下,我住進加護病房與死神拔河,加護病房不斷加強我的利尿劑,讓身體可以排出因為心臟衰竭排不出去的水份。七天後,我出加護病房進行心導管檢測要找出心衰的原因,卻發現心臟沒有阻塞,這讓醫生們不知所措。如果我的心衰是因為心血管阻塞造成,可以藉由置放支架來治療,所以現在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換心。我非常擔心換心手術,不只因為不知道排不排得到心臟,也因為換心手術非常複雜,術後復健工程也龐大。但醫生每天提醒我「換心是唯一之途」,徬徨的我決定半年後再來確定是否要做換心手術。
二十天後我出院了,因為利尿劑抽了二十多公斤水,水腫已經消失,但主治醫師卻預告我這一年內會進進出出醫院,請我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利尿劑脫水的關係,大腿和小腿非常痛、癢,也無法久站,眼睛因為長期缺氧而眼花、視線不清,每天吃下十幾顆西藥,胃痛得無法進食,走久了會抖。
某天我突然看到蔡璧名老師在臉書的留言,講述她七年前因為癌症接近死亡,但現在卻恢復健康的傳奇經歷,讓我感動不已。跟老師其實並不是真的認識,只是景仰老師的學術成就,才有幸讓老師加了我的臉書。因為自身的遭遇,我寫了一封臉書私訊感謝她的分享,讓我對自己的情形感到比較樂觀,沒想到老師卻回覆:「有形的是胃腸;無形的是氣,氣不通許是水不退的關鍵。」她寄了一本穴道導引的初稿給我,讓我每天練習,同時提供我幾個建議:每天作穴道導引、心情保持平靜,情緒起伏不要太大,以及注意飲食。由於科學的訓練,對於中醫的療效我只相信中藥,可是穴道…西方醫學還是無法證明。
只能換心的我雖然還是有些存疑,但仍開始努力找每個穴道,一點一點學習穴道縮緊與放鬆。4月20日收到初稿後,第一天試著作一次好睡操,第二天作到三次,眩的狀況竟然明顯改善,這樣貼近自己的穴道,感覺真的很好。每天三次好睡操、一次坐功課,但一開始因為腿部疼痛無法久站,就先不作站功夫。
有趣的事情發生了,由於使用利尿劑和心臟藥非常頻繁,導致血壓降到很低,有時高血壓甚至低於九十。我開始做實驗,作穴道導引前後各量一次血壓,發現血壓明顯提昇。而且喉嚨有痰的時候,因為操鍊頸部功,排痰變得非常自然,因此也更不容易感冒。在身體感到疲累撐不下去的時候,我就作穴道導引讓自己撐過這段漫長復健時光。
2015年4月27日操作穴道導引近一週後回到醫院複檢,醫生又讓我照一次超音波。沒想到結果出奇意外,心臟射出率從百分之十一已經恢復到百分之三十八 (正常值是百分之五十以上)。這對醫生來說是一次「醫療奇蹟」,因為很少有心衰的病人可以在短期內恢復得這麼快,脫離換心的範圍。但復健的路還是很漫長,在中西醫雙管齊下外,穴道導引變成親近自己最好的時光,每天想著那些穴道,一縮緊再一一 放鬆,好像是跟自己身體說話的方式。隨著時間慢慢經過,我在短時間內已經可以回到學校授課、指導學生。現在的我由於工作時間長,每天只能作兩次穴道導引,但外表和生活作息看起來已經跟一般人無異,檢查的數值顯示心臟恢復許多,還可以出國開會和訪問。
生命的過程中,我們總是不斷緊縮自己,卻忘記「鬆」才是生命的根源。
我不斷地努力工作、晚睡、睡眠不足、飲食任性無度......都是緊縮自己的不良態度。卻很少時間親近自己、讓自己放鬆。我感謝老師教會我的不只是一種功法,而是一種生命哲學。後來我也跟隨老師的莊子課程與所著相關書籍,才體認到穴道導引所引發的人生哲學就是「鬆」。經由老師的指引,讓我真正體驗到「鬆的境界」,這是我一輩子的收穫。感謝心臟衰竭、感謝蔡璧名老師!
"人物,心靈,心臟疾病"
"從心臟衰竭到重生的奇蹟:穴道導引的生命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