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歐巴馬計畫如何招募百萬志願者建立大型世代研究
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的「精準醫學計畫」旨在針對個人基因、環境和生活差異,提供更精準的疾病治療和預防模式。這項計畫希望利用基因體、蛋白體、代謝體等資訊,找出個人化醫療方法,在對的時間選擇對的藥,給對的病人,並確保藥物劑量正確。
短程目標:癌症精準治療
精準醫學計畫的短程目標鎖定癌症,因為癌症較容易實現個人化醫療,尤其在標靶藥物方面。透過創新臨床試驗,針對特定族群的病人,可以更精準地預測預後,並根據基因突變提供最適合的藥物。合併用藥也是重要趨勢,除了殺滅癌細胞外,還需改善病人的免疫系統。
癌細胞的抗藥性是另一個挑戰。為了克服抗藥性,我們需要快速找出抗藥機制,並研發新方法。
長程目標:擴及慢性疾病
精準醫學計畫的長程目標是將個人化醫療或精準治療延伸到所有健康照護領域。美國希望建立一個大型世代研究,招募超過100萬名志願者,分析其遺傳資訊、檢體和生活方式,評估各種疾病的風險。透過大數據分析,找出生物標誌(biomarker)、預防方式和治療方法,以解決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台灣的精準醫療能力
台灣在精準醫療領域具有潛力,已建立基因體採集、檢體採集和基因定序等平台。基因定序的成本不斷下降,使我們能夠快速完成人類基因定序。利用各種體學技術,我們可以找出重要的生物標誌,評估病人得病風險,並選擇有效的治療藥物。透過臨床試驗,我們可以驗證新治療方式、新診斷方式和新標記的有效性,並應用於病人身上。
液態切片:從血液中發現腫瘤DNA
取得腫瘤細胞有時並不容易,特別是腫瘤生長在危險位置。液態切片(liquid biopsy)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即從體液檢體中找出生物標誌。病人的血液中可以發現腫瘤的DNA,這些DNA片段雖少,但足以進行定序,找出反映腫瘤基因變異的生物標誌。
動物和細胞模式的進步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的應用,以及大數據的整合,有助於藥物研發。透過分析病人的基因定序、用藥情況、影像和治療結果等資料,我們可以找出疾病發病原因、藥物效果,並預測藥物選擇。
先進藥物基因體學:化療劑量個人化
先進藥物基因體學(advanced pharmacogenomics)的研究發現,不同人種對藥物的反應不同。例如,東方人對化學治療的合併症較多,可能是因為用藥劑量超過了適合東方人的範圍。透過基因標誌,我們可以調整藥物劑量,避免肝臟副作用,並找出預防和新治療的標靶。
手機創新設計與自我監控
利用智慧型手機監控血壓、血糖、心跳和呼吸等生理指標,有助於民眾自我照護,及早發現健康問題。台灣的一項重要研發成果是利用iPhone光源檢測血糖,以及其他可在家進行的生化檢查。
台灣在肺癌治療的突破
台灣在肺癌治療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特別是在基因檢測方面。由於黃種人和白種人在致癌基因上存在差異,台灣建立了肺癌的國家實驗室,進行基因檢測,並根據檢測結果選擇有效的治療藥物。精準治療使肺癌五年存活率增加了一倍。
早期發現和診斷對於改善肺癌病人的存活至關重要。台灣已成功增加第一期肺癌病人數目,減少晚期肺癌病人數目。此外,針對有華人家族性肺癌基因者,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可以在早期發現並切除腫瘤。
新診斷工具:病人呼出的氣體
病人呼出的氣體也可以作為診斷工具。氣體中的小分子可以幫助診斷早期肺癌等疾病。此外,透過分析血液中的癌細胞和DNA,我們可以找到生物標誌,反映病人治療效果或抗藥性。
免疫阻斷抑制:新的治療方式
免疫阻斷抑制是一種新的治療方式,通過阻斷癌細胞表面的抗原PD-L1,恢復免疫系統的功能,進而殺滅癌細胞。
建立台灣biobank的重要性
由於不同人種的基因不同,華人需要建立自己的族群基因,找出特殊的生物標誌。台灣的biobank(生物資料庫)應加快推動,找出不抽菸肺腺癌高發的原因,並努力找出其他疾病的發病原因。
在後基因體的時代,精準醫療已來臨,其方向是4P medicine(預測、預防、個人化、參與醫學)。精準醫療將帶動生物科技和產業發展,台灣應建立自己的系統,鬆綁法規,促進生技發展,真正實現精準醫療。
"健康新知, 醫療, 癌症, 治癌趨勢"
"精準醫療的未來發展與台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