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痛原因有哪些?5 大結構解析與舒緩方法
手腕痛的原因主要來自五大結構,可能反映不同的問題。常見的扭傷、重複性勞損等,有可能造成以下多個部位都出問題,引發手腕痛:
- 關節:最常出問題的是腕掌關節,位於掌骨與手腕骨的交界,尤其是大拇指靠近手腕的大拇指掌腕關節,打電腦用滑鼠、滑手機都會常常使用這個關節,因此容易產生不適。另外,橈尺關節也是常常造成手腕痛的部位。
- 神經:常聽到的腕隧道症候群就是手腕附近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影響範圍從大拇指、食指、中指、半截無名指都有可能發生,不只麻、還會痛,且因為是神經壓迫,因此沒有固定疼痛點,不像關節發炎會有明顯一處按壓疼痛。
- 肌腱:最常見是媽媽手,因伸拇短肌和外展拇長肌出問題而感到疼痛,主要是因為大拇指持續出力,例如拿盤子時大拇指需要下壓出力,因此從事餐飲業、長期用手機都容易得到媽媽手。腱鞘囊腫也是肌腱勞損,部分組織結構變得較不穩定、出現黏液組織而引發手腕痛。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是伸指肌腱,位於手腕背側,當手撐地、手指向背側翻,肌腱都有可能因為被瞬間壓迫而疼痛。
- 韌帶:韌帶無法出力,通常是因為拉扯而引發疼痛,最常發生的部位是舟月韌帶,位在手腕舟狀骨和月狀骨之間近大拇指側,有穩定的作用。跌倒撐地時韌帶瞬間被拉開、受傷,此時關節會擔負起不穩定狀態,因此雖然是韌帶受傷,但手腕痛可能是來自關節的不穩定。
- 三角軟骨:位在手腕靠小指內側,該區域為三角軟骨纖維複合體,包含許多組織,包括纖維軟骨、多條韌帶、表層還有尺側伸腕肌等,因此也是手腕痛相當常見的原因。常見因外傷、打柔術、打羽球或網球而傷到三角軟骨。
孕婦懷孕為什麼會手腕痛?
孕婦手腕痛最常出現是腕隧道症候群和媽媽手。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表示,受到懷孕荷爾蒙變化影響,第3孕期容易水腫,神經受壓迫而導致腕隧道症候群,水分滯留同時也會容易使滑膜和肌腱出現水腫,導致媽媽手。
雖然懷孕荷爾蒙變化引起的手腕痛在產後通常會恢復,但育嬰抱小孩、擠母奶等動作經常活動到手腕附近,都有可能使腕隧道症候群和媽媽手持續到產後。
手腕痛位置有何差異?
根據手腕痛的位置,可以初步判斷造成手腕痛的原因:
- 手腕內側痛:主要是三角軟骨和尺側伸腕肌出問題,約佔8~9成以上
- 手腕外側痛:常見是媽媽手以及腕掌關節出問題
陳渝仁醫師表示,若手腕特定位置疼痛,大多是關節、肌腱或韌帶出問題,較不是神經方面的問題,因為神經主要控制肢體末端,因此當神經出問題,通常症狀會出現在末端。
手腕活動時會痛的問題在哪裡?
手腕痛可能發生在轉動、彎曲、出力撐地時,不同情況出現的手腕痛,可能反映背後不同的問題:
- 出力:例如拿東西出力時出現手腕痛,最有可能是肌腱出問題
- 轉動:通常是三角軟骨或肌腱出問題
- 按壓痛、但出力不會痛:較傾向關節出問題,關節炎還可能伴隨紅腫熱痛
陳渝仁醫師強調,手腕範圍小,一個地方出問題很可能也會連帶影響周圍,例如關節出問題,肌腱、韌帶都有可能受到刺激,還有轉瓶蓋時手腕痛,因為同時有扭轉和擠壓出力的動作,因此光就外顯症狀難以區分究竟是哪個結構出問題,有時連醫師都難以判斷,需借助超音波檢查才能確認。
手腕痛可以做重訓或伏地挺身嗎?
手腕痛表示正在發炎,此時應多休息,避免持續刺激影響復原,等到症狀稍微緩解便可漸進式恢復活動或運動,並在不會痛的原則下進行,例如伏地挺身可以改成扶牆伏地挺身,減少手腕壓力。大原則是減少受力,在不痛的範圍內慢慢做肌力訓練和伸展。
手腕痛看哪科?
如果是明顯、急性外傷引起的手腕痛,例如跌倒、摔車,可以至骨科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或打石膏;若偏向勞損、沒有劇烈撞擊,可能是工作、做家事或運動引起的手腕痛,可以尋求復健科診治,這種情況通常是軟組織受損所導致,例如肌腱、韌帶、關節等,復健科會使用超音波檢查確認,骨折機率並不高。
手腕痛怎麼舒緩?
肌肉、骨骼或關節等軟組織引起的手腕痛,除了先休息,還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舒緩手腕痛:
- 急性期冰敷:紅腫熱痛時可以冰敷,用毛巾包裹冰塊,一次敷15~20分鐘,1天3~4次,幫助止痛消腫。
- 慢性期熱敷:紅腫熱痛緩解時或沒有紅腫熱痛症狀、做特定動作才會不舒服,表示已進入慢性恢復期或症狀較輕,可改以熱敷,幫助組織循環、修復。
- 使用護具:目的是迫使受傷部位休息,減少刺激受損部位,例如媽媽手是肌腱發炎,可用護具固定大拇指,讓大拇指無法活動,強迫休息。
- 調整動作:例如工作時手腕不斷出力,若不改變動作還是會受傷,因此最終仍要從調整動作做起。
- 手腕舒緩運動:可諮詢專業人士做一些舒緩手腕的動作,但必須確認手腕痛的原因,找到合適的舒緩運動,否則可能造成更不必要的傷害。例如手腕關節炎若一直拉伸刺激,可能使症狀惡化。
手腕痛如何治療?
如果自行嘗試冰敷、熱敷、戴護具、調整動作或做手腕舒緩運動,症狀還是沒有緩解甚至加劇,應儘快就醫治療。治療方式主要有5種:
- 藥物:例如消炎藥物處理紅腫熱痛。
- 儀器:例如電療或熱療幫助組織修復。
- 徒手治療:類似軟組織按摩或筋膜放鬆,讓組織液引流、代謝。
- 超音波導引注射:透過超音波導引,將藥物注射進手腕組織。
- 手術:更嚴重的情況,例如三角軟骨受損、韌帶撕裂,可能得手術治療。
"運動健身,生活保健,常見疾病"
"舒緩手腕痛:原因、位置、活動與治療方法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