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聯手抗癌:研究顯示中藥輔助可延長存活期、緩解不適
台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主治醫師吳大鵬,分析2005~2015年間的統計資料,比較國內初次罹癌患者「只採取標準治療」與「合併使用不同程度中藥」的預後情形,包括存活、腫瘤復發及轉移。
結果發現,每年合併使用中藥超過28天的癌症患者,不影響癌症復發率,還能延長整體存活期。長期併用中藥者(一年使用中藥超過168天),平均存活期比只採取標準治療者多2年,甚至可以降低癌症轉移率。
中藥緩解抗癌不適,「病人最直接感受到」
抗癌之路艱辛,除了正規療法,許多病人會尋求其他輔助及替代療法,希望能增加體力對抗癌症、減少腫瘤、緩解腫瘤本身或治療帶來的不適、或者讓身心更健康,更正面樂觀對抗癌症。在國內,中藥介入癌症治療的情形相當普遍。
吳大鵬醫師表示,早年中西醫存在隔閡,現在已大大改觀,無論在止痛、神經恢復或身體調理,中醫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認為,這項研究有助減少民眾或醫師對中西藥併用的疑慮。榮總也曾研究肺癌末期患者會診中醫後的影響,發現雖然沒有提高存活率,但並不影響肝、腎功能,最重要是生活品質大有改善,副作用明顯緩解,胃口也增加。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旺全也表示,癌症病患在常規治療過程中可能產生副作用,如噁心、嘔吐及疲倦等,在中藥輔助下,除了減緩副作用,有時還能提升療效,「病人的生活品質改善、感到舒服,他們是最直接感受到的。」
偏廢常規治療,恐延誤病情
癌症能完全靠中藥治療嗎?
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張義芳醫師說:「通常進行癌症標準治療,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或癌症藥物治療,併用中醫是希望有附加效果,真正有害的是,標準治療沒有做,只用中藥,就怕會耽擱病情。」
他表示,癌症病人併用中藥,通常不會強調治療療效,如果病人僅靠中藥治療癌症,一般也不太建議。不過中藥在支持性治療,確實有很多可以借用的地方。
他舉例,如癌症病人容易感到疲憊,目前西醫還沒有很好的緩解方式,但國內已有提煉黃耆成分的藥物,已經臨床試驗證實對癌症疲累有改善效果。
還有像是癌症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後容易造成乾嘴症,口水分泌減少;又或者乳癌、攝護腺癌患者都容易出現荷爾蒙阻斷、代謝的問題,西醫對於這些副作用的緩解方法都很有限。他期待中醫的介入,或許有可使力的地方,共同解決病人的不適。
吳大鵬則認為,在兩種情況下,癌症病人可以只採用中醫。一種是確定腫瘤已經清除乾淨,而且沒有再復發;另一種則是進入安寧緩和階段的癌末病患,不再以積極治療、對付疾病為目的,而是讓病人減少痛苦,平靜走完生命最後一段路,這時也可以選擇中醫輔助。
採取輔助療法前先討論,主治醫師替你把關
張義芳說,馬偕醫院有開設中西醫腫瘤門診,同時由中、西醫共同為癌症病人診治,互補現行醫療不足之處。他建議,癌症病人一定要告知主治醫師你還採取了什麼療法,甚至先和主治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是否使用,若讓醫師先了解,「我不會阻攔你,至少能替你把關。」
"癌症,中醫養生,治癌趨勢,癌症照顧,癌療飲食"
"中西醫聯手抗癌:研究顯示中藥輔助可延長存活期、緩解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