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藥物及療法研發進展:三大方向與潛在新藥
從大流行疫情轉變為社會常態,疫苗、藥物和防疫機制是關鍵。新冠疫苗率先突破,研發速度空前。大致同時起步的是新冠藥物開發和療法探索,同樣重要,但路徑不同於疫苗研發。全球各地正在研發、試驗中的新冠藥物有百餘種。
主要試驗項目
- 英國牛津「康復」(Recovery)試驗: 世界最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有1萬2千多名患者參與,目的是確定藥物對新冠症狀的作用。
- 世衛組織(WHO)「團結」(Solidarity trial)試驗: 多國臨床試驗,目的是評估不同潛在療法在世界各國的表現。
- 牛津大學「原則」(Principle trial)試驗: 研發可供新冠患者在家治療、消除新冠症狀的藥物。
- 各製藥公司藥物研發試驗
三大研究課題:
- 直接針對冠狀病毒在人體內生存繁殖的抗病毒藥
- 鎮定免疫系統的藥物 (以防患者自身免疫反應過激導致髒器受損)
- 從治癒者血漿提取或實驗室合成針對病毒的抗體
不同藥物在不同階段所起的不同作用、不同方案混合使用效果如何等也是研究重點。
潛在新藥和療法
類固醇激素: 牛津「康復」試驗發現,大眾消炎藥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可以降低住院新冠重症患者死亡率。醫院臨床試驗顯示,用呼吸機的新冠重症患者用藥後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需要吸氧的患者死亡率降低五分之一。另一種激素藥物,氫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被發現有類似的療效。不過,地塞米松對症狀溫和的患者不起作用。治哮喘激素藥物布地奈德(budesonide),有早期新冠症狀的患者在家用這種吸入式類固醇消炎藥被發現有助於加速患者的康復。
免疫抑製劑: 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免疫抑製劑托珠單抗(tocilizumab)與沙利姆單抗(sarilumab)被發現可以降低新冠重症患者死亡率。這些研究報告還有待同行評估,尚未在專業期刊上發表。牛津「康復」數據顯示,這兩種免疫抑製劑與地塞米松一起使用效果可以增強。
干擾素β(Interferon beta): 英國大量新冠藥物研究都是圍繞干擾素β展開。臨床試驗用噴霧劑讓住院重症患者吸入干擾素β,觀察它是否如預期那樣刺激免疫系統,激活細胞做好抵抗入侵病毒的凖備。這種藥物傳統上用來治療神經系統多發性硬化症,用在新冠重症患者身上,目前的試驗結果顯示能使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率減少將近80%。另一個研究課題涉及血栓。住院治療的新冠重症患者容易出現血栓,因此會使用稀釋血液的藥物,而這類藥物的一個常見副作用是出血。
新冠治癒者血漿: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為「血漿療法」緊急使用授權開了綠燈,世界多國科研團隊正在研究治癒者血漿對早期或輕症患者有多大作用。
展望未來
利物浦大學傳染病臨床醫學講師湯姆·溫菲爾德(Tom Wingfield)和熱帶醫藥學院全球公共健康教授米麗亞姆·泰特梅耶(Miriam Taegtmeyer)認為,「零新冠」的目標基本上不可能實現,但局部地區消滅新冠病毒是可以做到的。從全球範圍來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更現實的預期是針對季節性反復出現的局部新冠流行做好預防、紓解,還有為患者提供人文關懷。
新冠長期症狀
相對於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而言,長期症狀具有慢性疾病特點,意味著對患者的治療和護理要求更複雜。大約每10位新冠患者中有一人在治癒幾個月後仍有相關症狀,全球可能有數百萬人屬於這一類有長期症狀者。預防新冠長期症狀的最佳方式是避免感染新冠病毒,但對於那些不幸出現長期症狀的患者,則需要建立相應的診斷、治療和康復的規則。治療新冠長期症狀需要積累相關證據,而這就需要改善疾病識別、診斷和報告機制。
"醫療,健康新知,新冠肺炎"
"新冠藥物及療法研發進展:三大方向與潛在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