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口開老爺車環島:爸爸的「窮遊」哲學,鍛鍊出孩子到哪都能玩的超能力
採訪這日,天空時而飄起毛毛細雨、時而又陽光普照。一輛福斯T1小車,緩緩駛入這曖昧的冬季天氣裡,配上車後的一片大海,瞬時為眼前的景象增添幾分夏日氣息。
不到幾秒時間,一家五口從小車上陸續出場,寒暄過後,便手腳俐落地開始為戶外的採訪架設好場地、座位。只見年僅10歲的大女兒、8歲的二兒子聽從爸爸黃博政的指揮,迅速地擺起組合式椅凳、架好輕便小桌;一旁3歲的小兒子安估,則開始磨起咖啡豆。
隨後的近兩個小時裡,在爸媽忙於接受記者訪問時,3個孩子不是閒適地在自組的小躺椅上吹海風、曬太陽,就是撿起地上的石頭自顧自地擺弄。偶爾幾片自家手作烘焙的餅乾下肚,哪怕沒有手機,也很開心,就像在自家客廳裡一樣怡然自得。黃博政一家或許天生自帶游牧性格,一方天地,到哪都像自家。 「我們家的孩子,可是擁有到哪都能創造玩法的能力,」黃博政自豪地說。
用1萬環島全台,維修、煮飯通通自己來
黃博政原是日本導遊,幾乎每週都在台灣、日本間往返,甚少有時間陪伴家人,也錯過孩子寶貴的童年。「我在產檢、生產時,他都在日本工作,他連孩子最近在做什麼、跟誰一起玩這些事情都不太清楚,」太太Ming說。
隨著Covid-19疫情在全球暴發,黃博政空中飛人的生活,也暫時按下休止鍵,「疫情來了,我暫時就沒有工作,只好待在家裡了,」他說。曾是在外上山下海、賺錢養家的黃博政,回到家裡卻突然變成要洗衣、打掃、下廚、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家庭主夫,雖不適應,倒也沒有難倒黃博政。「我的個性本來就很喜歡嘗試新事物,挑戰一些還沒做過的事情,學煮飯、學怎麼照顧孩子,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他說。
也因不怕挑戰的個性,他從小就特別喜歡從事戶外活動,在學期間也曾當過登山嚮導,「我就想,疫情期間是我難得可以在家長時間陪伴孩子的時光,那我也想帶他們去挑戰一些看起來有點冒險、但很好玩的事情,去年我就決定在孩子放寒假的時候,帶全家去環島30天,深度玩台灣。」
「但我沒有收入,」黃博政笑了笑,接著說,「所以我們就在1萬這個很有限的預算內環島。」也為了有效控制經費,他們全家一起睡車上,過著「凡事都自己來」的節省旅行,除了要隨車備好維修工具,如活動扳手、測量電路用的三用電錶外,還要帶電瓶充電氣以及各式炊煮用具。他不諱言坦承,在規劃行程時,甚至還得先研究哪裡有水可以取用、哪裡有電等小細節。
給孩子一點不方便,就能體驗動手的樂趣
1萬也能一家五口玩得快樂嗎?能,而且行程還可以很豐富。
這趟旅程,黃博政一家除了安排爬山行程外,也規劃攀岩、衝浪和浮潛等活動,據他統計,他們還泡了11次「免費」的野溪溫泉。
但這趟旅程總是順遂嗎?答案卻是否定的。「出發前,我便跟孩子預告,這趟將會是辛苦的旅程,」黃博政說。例如,出發第1天,他們開車前往位於新竹附近的「羅山林道」時,就面臨林道入口道路落差很大、土石又坍崩的困境,他們得一路注意汽車底盤不要被突起的路片撞到,不然高齡58年的老車可能就此折損在深山裡。 「來,我們把這些石頭搬開,」面對艱困的狀況,黃博政鼓勵孩子一起動手清除路障,把擋路的小樹枝鋸斷、把大石頭推開,終於勉強清出一條較寬敞、平穩的道路通行。
又或是一家得想辦法在深山內,靠自己炊煮三餐。黃博政要教大女兒在戶外怎麼使用鍋子和爐火煮飯,也得教二兒子怎麼正確使用兒童刀,幫忙切食材,「雖然剛開始看兒子用刀會很緊張,但畢竟切到手也算是一種學習嘛,」黃博政說。
甚至在山上看到帶有微毒的植物「咬人貓」,黃博政也帶著孩子去體驗被咬人貓咬到會有什麼下場,「就是我跟3個孩子手掌痛了整晚,但也因為他們親自體驗過,所以下次就會知道要小心,」他笑說。
Ming也補充,「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可能會選擇一直保護小孩,不讓他們去接觸危險或是太辛苦的事情,但我覺得還是要適度的讓孩子去面對危險,例如去碰咬人貓、去學用火,教孩子正確的使用與應對方式,我覺得他們在未來才可以保護自己。」
問及旅途中最感人的事情,黃博政則毫不猶豫地回答:「二兒子跟我說,他發現自己鍛鍊出到哪裡都能夠找出玩法的能力,」他解釋,因為環島過程沒有給他帶玩具或3C,他變成看到什麼、玩什麼,還能夠自己創造玩法去玩,「他撿到樹枝也可以玩一整天,自得其樂很厲害。」
「接下來,我們全家還要再攻一次玉山,也要陪最小的兒子安估騎他的小腳踏車再次環台30天,」黃博政說旅程可能一樣會充滿辛苦,但他知道,孩子的心智將會在每一趟未知的旅行中愈磨愈強韌。
黃博政的孩子不僅會登山、生火、沖煮咖啡和料理三餐,也會衝浪、攀岩,這一切都得歸功於父母願意放下緊張與擔憂,讓他們安全地去嘗試生活中的大小事,「雖然難免會受傷,但下次他們就知道怎麼保護自己,」黃博政說。
黃博政小檔案
從小跟隨父母在日本生活,15歲之後才返台居住。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機電研究所畢業後,從事日本導遊的工作,每年約有250天都在日本帶團,為了記錄小朋友的童年生活,於2020年創立「瘋爸學堂」粉絲專頁,同時於2021年創立同名YouTube頻道,未來會持續用影像紀錄陪伴小朋友的時間,也希望能帶給大家更多不同的玩樂方法。
"人物,心靈,熟齡生活"
"一家五口開老爺車環島:爸爸的「窮遊」哲學,鍛鍊出孩子到哪都能玩的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