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琪抗癌之路:切除肺葉後的省思與呼籲
陳佩琪醫師自述發現肺腺癌的經過,起因於一次例行健康檢查中,她勾選了「低劑量電腦斷層」選項,意外發現右肺有0.7-0.8公分的白點。
2011年,她接受肺腺癌手術,切除了20%的右肺葉。術後,她定期追蹤,並在五年高復發風險期後,改為每兩年複診一次。然而,肺葉內仍存在多處模糊陰影,讓她擔憂這些陰影可能隨時爆發。
空氣污染的警示
罹癌後,陳佩琪深入研究肺腺癌的可能因素,尤其關注空氣品質。她回憶20年前小兒過敏氣喘罕見,如今卻越來越多,且治療棘手。她指出,兒童身高正好與汽機車排氣管高度相近,直接暴露在廢氣中。
她強調PM2.5的危害,更點出柴油汽機車排放的PM0.5~PM0.1以下的廢氣,更容易深入呼吸道,進入全身。
以醫師角度看空污防治
身為台北市長夫人,陳佩琪以醫師的角度,對降低空污提出建議。她身體力行,盡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步行。她認為,空污防治應從政策面下手,例如限制汽機車數量及舊車汰換。
她以自身經驗為例,建議立法禁止邊走邊吸菸,並設立吸菸亭。她也提出將機車改為電動機車、公車改為電動公車、汽車加裝排煙器、升級更高級的油品等具體措施。
癌後生活:口罩不離身
切除肺葉後,陳佩琪容易喘。醫師建議她將運動融入生活,她選擇走路上下班,並盡量選擇小巷或公園,全程戴口罩,保護呼吸器官。
她呼籲大眾不要輕忽空污的危害,戴口罩保護自己,總比罹癌好。
"人物,癌症,生活保健,健康新知"
"陳佩琪:從醫師到癌友,以自身經歷呼籲空污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