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如果只有肚子變大,身體其他部位卻不胖,就應該懷疑骨盆腔長有腫瘤。
女性的骨盆腔腫瘤最常見為子宮肌瘤,當肌瘤逐漸長大,使子宮超過妊娠3個月大小或是超出骨盆腔時,患者就可能從腹部觸及腫塊,特別是清晨空腹或膀胱充盈把肌瘤向上推時最為明顯。 子宮肌瘤所致的腹部腫塊大部分位於下腹部的正中央或恥骨上方,觸壓時不會很痛,觸感稍硬且可活動。如果是多發性子宮肌瘤,則腹部外觀會呈現不規則的形狀。
值得一提的是,門診患者通常是在偶然間發現下腹部腫塊,擔心長瘤而來就診,但多數大肌瘤的發現者是親密伴侶或美容師所發現。可見,平時經常摸摸按按,還是能發現問題。
但要提醒喜歡按摩或SPA的女性,因美容師可能會不斷按壓腹部,雖然小顆的肌瘤不至於因按壓破裂,但較大的卵巢瘤卻可能在重壓下破裂或扭轉,進而產生劇痛。長有卵巢瘤的患者應特別注意,並提醒美容師避開腹部按摩或減輕力道。
子宮肌瘤會癌變?如何治療?
我曾經統計過7,878例的子宮肌瘤切除術、子宮全切除術、子宮次全切除術(保留子宮頸)後所切下來的肌瘤,經病理檢查後,其中有16例為惡性的子宮平滑肌肉癌、子宮內膜間質肉癌、惡性彌勒氏管混合肉癌等。 可見,我蒐集的子宮肌瘤之惡性機率與國外的文獻報告一樣,介於千分之2至3之間。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子宮肌肉癌變機率小,但前述的惡性肌肉癌患者手術後加上放療及化療,預後大多不太好,死亡率為50%以上,必須小心。美食家韓良露就是從診斷到死亡才一兩個月。
子宮肌瘤的四種症狀 考慮手術處理
既然如此,發現有子宮肌瘤就該趕快手術切除嗎?答案是「不」,若只是長小於5公分的小肌瘤,不需平白挨一刀。 除非肌瘤有這4大症狀: 明顯不舒服症狀(月經過多、經期太長、貧血或頻尿等)。 追蹤檢查時日益且快速變大。 停經後反而顯著變大。 長期不孕但無其他因素存在,才有必要選擇摘除肌瘤或子宮。
不過,如果想選擇海扶刀消融治療,因為是無創手術,一般建議3公分以上的肌瘤即可處理。
目前最新的治療看法是,開刀主要是為了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如果子宮肌瘤毫無症狀,即便患者肌瘤大到如懷孕12週的子宮大小,也不見得一定要開刀。不過,需要長期門診追蹤,因為有0.2%的機會是惡性肉瘤,預後相當不好。
當然,這也要視病人忍受度而定,我曾收過一名38歲女性,腹部向外突出、愈長愈大,親友以為她懷孕頻說恭喜,但就醫後發現是40公分大的肌瘤所致,但她不會痛、沒出血、沒便祕,只有頻尿症狀,但又怕開刀,是覺得親友很煩才就醫。
但也有女性一聽到子宮有肌瘤,就擔心地四處尋求偏方,看有沒有「會讓瘤縮小的藥」,確實有「腦下垂體激素促進素(GnRH或LHRH)」製劑及恩惜膜(Esmya)可以使用,但也有人亂吃中草藥,結果肌瘤又更大了,才死心接受手術。
醫學上,肌瘤體積小(< 5公分)且無症狀、想保有子宮生育功能、有內科合併症且不能進行手術的患者,可考慮使用藥物治療、海扶刀治療和定期追蹤。至於超過5公分的肌瘤,只要沒有引起膀胱或大腸壓迫症狀、大出血、不孕等,也未必要開刀。
不過,如果患者有大量經血、經期延長、嚴重貧血、不孕、有膀胱或直腸壓迫症狀等,不管肌瘤的大小,都應接受仔細檢查評估、考慮接受手術治療,包括無刀口的海扶刀在內,以保生活品質。
本文節錄自《子宮危機解密》,由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出版。
"醫療,熟齡,其他癌症"
"肚子變大別輕忽!子宮肌瘤的警訊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