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對麗莎庫奇諾塔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她與丈夫捲入車禍官司,頻繁出庭,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親友接連離世,甚至在一周內失去了兩位親人,使她開始擔心自己或家人的安危。更令人心痛的是,她的小兒子被野狗攻擊,面部嚴重受傷,需要漫長的康復過程。
麗莎一直以來都比較焦慮,曾接受多年的心理治療。這一系列的打擊讓她徹底崩潰,夜不能寐,害怕醒來,擔心新的一天又會發生什麼。
她嘗試了靜坐冥想、針灸、閱讀心靈書籍、擺放水晶等方法,但都沒有效果。她開始依賴鎮定劑入睡,直到接觸了感恩日記,情況才逐漸好轉。每天,她都會在手機裡記錄下五件值得感恩的事情。有一次食物中毒,她寫道:「幸好只吐了一次。」透過感恩日記,她發現家人是她的後盾,丈夫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差。她記錄的感恩事項越來越細,也越來越多,一段時間後,她逐漸走出了陰霾。
**心理感恩的生理益處**
感恩不僅能改善睡眠、減輕焦慮,還能降低體內發炎反應。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顯示,感恩程度與發炎指標呈負相關,越懂得感恩的人,血液中的發炎指數越低。而且,較為感恩的受試者平均壽命也比較長。
《性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的研究也發現,經常表達謝意的大學生較少出現頭痛、胃痛等身體不適。
**無法感恩怎麼辦?**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心理學教授羅博艾蒙斯在《感恩小冊子》中提到,感恩源於明白「生命對我們沒有虧欠,我們所得到的美好事物都是禮物,而非理所當然。」
然而,感恩並非單靠理智就能做到。新手媽媽、業績不佳的業務員、收到不好健檢報告的人,都難以感恩。當生活給你檸檬,要如何感恩呢?
如果一時無法感恩,可以嘗試不同的思考方式,或「由形入心」,透過行為改變內心,培養感恩的習慣。
1. **化「不得不」為「有幸」**
克麗絲提尼爾森在33歲時被診斷出患有第四期淋巴癌,癌細胞擴散全身。如今,她已經多活了25年。她是美國公益組織「感恩生活」的執行長,她的秘訣是改變思維:「把『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想成是一種榮幸。」
例如,探望住在安養院的母親,不要視為苦差事,而是抱持著「還有機會與母親相處」的想法,珍惜與感恩。
2. **感恩日記**
將感恩事項記錄下來,當作睡前儀式。如果不知從何開始,從小事著手,為自己和家人感恩。
3. **道謝**
每天找出可感謝的對象,如店員、公車司機和家人,內容越明確越好,像是「謝謝你貼心端茶給我」、「感謝你每天早起準備早餐」。
別忘了感謝自己。醫學博士楊定一認為,時時抱持感恩的念頭,輕輕對自己說聲「謝謝」,可以放下對過去的擔心和對未來的恐懼,會比較快樂。
4. **參加感恩活動**
參與企業、宗教或公益團體舉辦的感恩活動,從活動中學習感恩。
感恩是一種選擇,與生活中的際遇無關。即使檸檬再酸,我們仍然可以對它說聲「謝謝」。
"心靈,生活保健,情緒紓解"
"透過感恩走出人生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