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框架,慢性病友也能擁抱保障:弱體保單與外溢保單的新選擇
糖尿病、三高和癌症,這些疾病正深刻地影響著台灣國民的健康,慢性病患者佔據了總人口的一半。為了打破「有病不能保」的困境,專為慢性病友設計的弱體保單,以及鼓勵「愈健康,保費愈低」的外溢保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為慢性病友帶來了新的希望。
弱體保單:為慢性病友開啟保障之門
台灣人壽率先推出了「糖糖人生」定期醫療險,成為國內第一張弱體保單。如今,多家壽險公司已推出針對B肝、三高、特定癌症、輕中度身心障礙者等8種慢性病的弱體保單。日本、中國大陸、香港和新加坡也相繼推出了類似的產品。
癌後醫療保單:讓癌友重拾保障
國泰人壽於2018年推出了亞洲第一張「癌後醫療」保單,引發全球保險市場的關注。台灣人壽也緊隨其後,讓癌友也能獲得保障,涵蓋了12項、13種癌症。患有大腸癌、乳癌等12項原發性癌症的癌友,只要提供診斷紀錄、身體健康狀況和近年病史,通過核保後,最高投保年齡可達60或65歲,最高保障至100歲,可獲得門診手術醫療、住院手術醫療等保險給付,醫療總額可達單位日額的2000倍。
弱體保單的考量:體況、保費、保障
在考慮是否投保弱體保單時,需要仔細評估以下幾個方面:
體況分級: 並非所有病友都能投保弱體保單,需要符合保險公司認定的體檢標準。保險公司會根據體況將次標準體分為輕、中、重度三類,不同等級的體況會影響保費和承保條件。
保費較高: 由於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較大,弱體保單的保費通常較高,但保障可能有限。因此,病友在投保前應評估自身經濟情況,並比較「日後的可能醫療費用」、「可能最大理賠金額」和「總繳保費」之間的平衡點。
保障有限: 弱體保單通常為定期險,且理賠範圍和金額可能有限。例如,癌後保單可能只針對特定且原發性癌症,或病程較輕的癌症提供保障,且有最高理賠倍數和投保金額上限。
誰適合投保弱體保單?
弱體保單適合病情控制不易的高危險族群,例如有家族病史、平時飲食作息不正常者,或不注重自身健康者。
已經生病怎麼保?
如果已經生病,投保一般健康險的難度會大大增加。專家建議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 盡早投保: 如果身體稍有狀況,且能加費投保,應儘速投保。
- 預存醫療基金: 無法購買健康險時,最好的方法是自己預存醫療基金。
- 控制慢性病: 通過飲食、運動和藥物控制病情,與慢性病和平共存。
外溢保單:鼓勵健康管理的保險新選擇
富邦人壽推出了第一張外溢弱體保單「智糖人生」。這張保單根據保戶每年血糖檢測結果,給予保費折扣,最高可達40%,鼓勵保戶自主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外溢保單是鼓勵健康者進行自我健康管理的保單。通過養成規律運動、健走等習慣,可以提升國人健康、降低罹病率、減少醫療成本。
外溢保單的折減保費機制
外溢保單的保費較低廉,並提供三種折減與回饋機制:
- 健走型: 提供保費抵減、現金回饋或增加保額等優惠,鼓勵保戶維持運動習慣。
- 健檢型: 提供免費健檢,若健康要件符合標準,可享有保費折扣。
- 實物給付型: 每年或每兩年給付保戶健檢、靈骨塔位等實物。
外溢保單的弱點:定期保障到期不續保
外溢保單的主要缺點是定期保障無法續保。一旦保障期過要重新投保,保費會隨年齡增加,且可能因體況不佳而遭拒保。
誰適合投保外溢保單?
外溢保單適合兩種人:
- 有固定運動習慣且有自律能力者: 可以順勢享有保費減免優惠。
- 沒有定期運動自律能力,但看重金錢者: 為了降低保費,會勉強自己定期運動。
總體而言,弱體保單和外溢保單都是為慢性病友和健康意識者提供保障的新選擇。在選擇保單時,應仔細評估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醫療,健保,其他疾病,心臟疾病,心血管、中風,糖尿病,癌症照顧,保健食品,健康食物,運動,熟齡生活"
"慢性病友的保險新選擇:弱體保單與外溢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