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約24.6%,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問題。台中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連漢仲指出,胃食道逆流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因生活作息、日常壓力、飲食習慣,食道蠕動及感覺功能異常等多種因素導致,主要治療方式為生活習慣調整與胃酸抑制藥物治療。
長假胃食道逆流好發,老病號應備妥藥物。連漢仲表示,胃食道逆流在2個時間最明顯,一是吃飽時,因為吃飽時胃酸最多,二是晚上躺下來睡覺時,尤其吃宵夜後躺平,「重力突然沒有了,胃酸就跑上來,」切記吃飯八分飽、睡前2小時不進食。但連續假日、尤其年節,大家免不了放縱口腹之慾,因此長假往往是胃食道逆流好發的時候,建議老病號飲食節制,並備妥用藥,因應不時之需。
過年期間就醫不便,如果胃食道逆流發作,除了吃藥,有其他方式救急嗎?台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主治醫師王彥博指出,飯後鬆皮帶及腹式呼吸法,在胃食道逆流發作時可以有效緩解症狀。
為什麼這2招有效?王彥博解釋,胃酸之所以會從食道逆流而上,是因為壓力,當肚子壓力比外面大,胃酸或氣體就會順著食道逆流出去,以減輕腹部的壓力,「所以典型的胃食道逆流病人,降低腹壓後,胃酸逆流的情況就會改善。」
- 飯後鬆腰帶:英國研究發現,繫上腰帶跟解開腰帶的胃酸量相差50%。很多人飯後胃食道逆流,是因為吃飽後肚子要洩壓,所以食物或胃酸咕嚕咕嚕往上跑,所以飯後不壓迫腹部,有助胃酸不逆流。王彥博都叮嚀典型胃食道逆流病人不要穿過緊的衣褲,腰帶也不要扣太緊。
- 腹式呼吸法:新加坡研究發現,腹式呼吸法能減輕腹壓,進而減少逆流的次數,「對嗝氣類病人特別有效。」只是腹式呼吸法需要學習,不是人人都學得會,如果學會了,最好內化,平常就這樣呼吸。
但長期來講,想改善胃食道逆流,必須從生活習慣著手,包括減重、戒菸、戒酒、飲食調整等,王彥博說,菸酒會減弱食道括約肌的張力、讓括約肌鬆掉,提高逆流的風險,飲食調整則是避開會誘發胃食道逆流的飲食,包括油膩食物、咖啡因、巧克力、辛辣食物、高脂飲食、碳酸飲料等,以及避免夜間太晚進食、睡前吃宵夜。
減重則是重要的事情。很多病人不知肥胖會導致胃食道逆流,醫生提醒減重,病人還疑惑「逆流跟肥胖有什麼關係?」
王彥博說,國際上的統計顯示,BMI(身體質量指數)愈高,達到35、40的人,胃食道逆流愈厲害,「肥胖問題不控制,胃食道逆流會往更不好的方向走。」看診時他總是不厭其煩跟肥胖的病患說明控制體重的重要性,「不減重也不要繼續變重,至少病情不會惡化。」
"健康飲食,常見疾病,生活保健"
"胃食道逆流怎麼辦?醫師教你2招「救急」舒緩法,長期改善從生活習慣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