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何成為「洗腎島」? 醫師解析6大原因
台灣接受透析的末期腎臟病患者特別多,不管是發生率(新病人)、盛行率(累積病人數)屢屢拿下世界第一,目前約有6萬人長期洗腎,且每年新增8000位新病人,健保每年要花300億元支付洗腎的醫療費用。
什麼因素讓台灣變成「洗腎島」? 台北榮總腎臟科主任楊五常在《愛腎好生活》一書中剖析,台灣尿毒症新病人、累積病人數增加特別快的原因:
實施全民健保: 1995年台灣實施全民健保,可說是洗腎病人的一大福祉。現在健保幾乎支付末期腎臟病所有治療,相對地,即使先進國家,如英國實施公醫制,年過60歲洗腎必須由原照護醫師決定要不要轉介;中國大陸的病人洗腎需部份負擔。因此,其他國家所實施的醫療保險方式可能對病人造成「無形的障礙」,讓病人無法完全自主決定是否接受洗腎。
糖尿病患者年年攀升: 尿毒症新病人當中,比例最高的就是糖尿病腎臟病變,佔43%。台灣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糖尿病人口節節上升,控制不理想的併發症之一就是腎臟病變。
老年人口增加: 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已經超過11%,早已進入高齡社會。從生理上來說,年紀超過40歲,腎功能每年退化1%。老年人隨著歲數增長,得到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風險提高;又常因病需用顯影劑做影像檢查;或常因關節及肌肉痠痛問題吃止痛藥,使得老人家成為慢性腎臟病大宗族群。
心血管疾病存活率提高: 隨著醫學進步,統計顯示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大幅降低38%,有糖尿病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比例也下降了8%。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族群,大多是同時有慢性腎衰竭的老年人,自然是尿毒症的高危險群。
透析病人活得好也活得更久: 藥物、透析技術的進步,大幅減少了尿毒症(末期腎臟病)病人的併發症,延長病患壽命。
不當就醫習慣: 許多台灣民眾身體不舒服諱疾忌醫,轉求偏方或草藥解決。但許多研究已經證實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經常摻在減肥偏方裡)具有腎臟毒性,另外,某些來路不明的中藥可能含有高濃度的重金屬成分如鉛、鎘,都會傷害腎臟。
台灣新增洗腎病人的前三大原因
- 糖尿病43.2%
- 慢性腎絲球腎炎25.1%
- 高血壓8.3%
台灣洗腎病人總數、新病人數年年增高
"醫療,腎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熟齡"
"台灣為何成為「洗腎島」? 醫師解析6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