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中市失智症照護現況:確診率達標,但社區資源使用率偏低
根據台中市政府提供的最新人口統計,推估失智症個案數約為3.2萬人,台中市29個行政區中有10區老年人口比例高於全國平均,其中北屯區、西屯區及大里區確診的失智症人口為前三多。以衛福部估算全台至2022年2月底失智症人口約32萬人,則每十位失智人口便有一人在台中。
失智照護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找出患者,台中市失智症患者確診率約62.73%,已達衛福部「2020失智友善555」中「罹患失智症的人口有5成以上獲得診斷及服務」的目標。市府表示傳統上確診個案多由醫療端及照護端發掘,社區中仍有不少潛在個案尚未被找到。未來規劃透過巷弄長照站、文化健康站及長者健康促進站等,於健康及亞健康長輩活動的場所發掘疑似個案,即時轉介至共照中心,協助確診及個案管理服務。
對於失智症患者及其照護者而言,在心理、經濟、照護等方面都必須面臨長期抗戰,因此相關服務支援是否完善是重要關鍵。台中目前僅一間專屬失智症患者的日照服務機構,其他尚有10家失智共同照護中心、35家失智社區服務據點、1家失智日照服務機構、114家混合型日照服務機構、3家失智團體家屋、354處C據點長照站、家庭照顧者支持中心1家及據點9處。顯示台中市確實在布建失智症資源上有所投入,不過考量台中失智人口分布情況,仍有可以努力的空間。
市府自2019年起先以霧峰區及沙鹿區作為失智友善社區示範點,逐步擴展失智友善點涵蓋率,目標讓據點得以涵蓋全台中29個行政區,不過目前部分地區密集度仍不足,未來將持續布建。
然而,資源服務的人數顯示,粗估確診人數中僅約不到三成的人使用失智共照中心,社區據點、混和型日照據點的使用比例都不到一成,使用團體家屋的比例更不到1%。若納入未被辨識、確診的失智人口,則機構使用比例會更低。
由此可見,相當多數的失智症患者家庭或照護人並不清楚政府有提供照護資源,或資源容納量、建置數不夠,或因地點不便或其他因素導致他們未使用,這也顯示現階段台中市政府在建置、推廣力度上仍有加強之處,以期讓資源發揮恰當功能,協助更多失智患者及其家庭。
台中市長候選人也是現任市長的盧秀燕指出,台中曾獲國健署三項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其中的關鍵就是注重全方位的「失智友善」。
首先在大的組織面向上,台中市府2019年成立「失智照護網絡工作小組」並訂定「台中市失智症行動計畫」,提出7大策略及14項行動方案,使台中成為全國第二個訂定失智症行動計畫的城市。此外,台中也首創65歲以下年輕型的失智社區據點-「向上清活小屋」, 協助極輕度、輕度年輕患者及其家屬,,迄今已服務28名年輕失智個案及30名照顧者。
台中市也積極提升社會各界對失智症的認識,除公職人員對失智症認識比率達100%外,更自2020年起積極招募失智友善天使,成立「愛憶守護隊」,至2022年8月已招募近5萬名失智友善天使及近千家失智友善組織,一同建構失智友善城市。而及早診斷、及時治療也是台中投入的重點,截至2021年已有22家醫院提供失智症門診服務,另也邀請醫師走訪C據點長照站,協助社區長輩篩檢,並替疑似失智症的個案,轉介至治療及管理單位。 台中市以點、線、面串聯布建失智友善社區,期待透過失智友善社區、失智友善醫院邁向失智友善城市。
"熟齡,失智,長照"
"台中市失智症照護現況:確診率達標,社區資源使用率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