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沒煮熟恐中毒!營養師教你安全食用2原則
木薯是一種常見的澱粉來源,但若未經適當處理,可能導致中毒。過去台灣曾發生老翁因食用未徹底加熱的木薯而中毒的案例,引起大眾對木薯食用安全的關注。
木薯廣泛存在於日常食物中
木薯又稱樹薯,早期在台灣廣泛栽植,現在則多仰賴進口。它常以果糖、酒精、澱粉的形式出現在各式食物中,如巧克力、醬料、糖果、餅乾、泡麵、水晶餃、湯圓、肉圓、珍珠粉圓及勾芡食物等。
木薯種類與毒性
木薯大致分為兩類:
- 甜味種: 塊根較小,外皮細薄呈淡青色,毒性較小,皮層呈紅色,可直接烹煮食用或製成澱粉及飼料。
- 苦味種: 塊根粗大,外皮粗厚呈深褐色,毒性較強,皮層呈白色,主要用於製造澱粉及飼料。
目前台灣市場上還有一種肉質呈黃色的黃金木薯,塊根較小,外皮褐色,皮層呈白色,可以直接煮成甜湯或料理食用。
木薯中毒原因與症狀
木薯全株皆有毒,尤其是塊根,含有亞麻苦苷與百脈根苷。這些物質進入人體後,經酵素水解會產生氰化氫,阻礙身體的氧化還原作用,導致細胞無法正常供氧,引起噁心、嘔吐、頭暈、腹瀉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木薯中毒也可能引起甲狀腺腫,或破壞視神經和運動神經,造成長期後遺症。
安全食用木薯的2個原則
- 去皮: 木薯的外皮含氰酸量較高,食用前務必去除。
- 充分烹煮: 透過蒸、煮、炒、烤等方式充分加熱,可降低毒性。
另外,將木薯去皮、泡水、刨絲曬乾製成木薯簽,也是一種方便的食用方法。
營養師提醒,竹筍、苦杏仁等也含有氰苷類物質,建議煮熟或經過加工處理後再食用。
"健康飲食,食物安全,生活防毒"
"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