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實驗室是什麼?新冠病毒研究利器大解密,從分級到感染風險一次看懂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P3實驗室爆發離職女研究助理確診新冠肺炎事件,引發社會大眾對於實驗室感染風險的關注。究竟P3實驗室是什麼?實驗室如何分級?被感染新冠病毒的實驗鼠咬傷,是否可能被感染?本文將深入解析。
實驗室分級:P1至P4,風險由低至高
中研院生醫研究所研究員林宜玲曾於演講中提到,實驗室依照生物安全風險分為四個等級(BSL),風險由低至高依序為第一級(P1)、第二級(P2)、第三級(P3)、第四級(P4)實驗室。
實驗室等級 | 生物安全風險 | 主要設備 |
P1 | 低 | 開放式實驗桌、水槽 |
P2 | 中 | 生物安全操作櫃 |
P3 | 高 | 負壓系統、滅菌鍋 |
P4 | 極高 | 全套供氧連身式正壓防護衣、獨立建物或隔離區域 |
P3實驗室:負壓與滅菌鍋是關鍵
P3實驗室因執行高風險實驗,必須具備以下兩大重點設施設備:
- 負壓系統:確保空氣只能從外往內流動,避免內部危險物外洩。
- 滅菌鍋:所有物品都必須經過滅菌才能攜出,降低風險。
林宜玲指出,P3實驗室的滅菌鍋通常採用穿牆式雙門設計,方便研究人員在牆內牆外皆可開啟,減少進入實驗室的次數,降低感染風險。
P4實驗室:最高防護等級
P4實驗室硬體設備與P3實驗室差異不大,但研究人員必須穿著全套可供氧的連身式正壓防護衣,且實驗室需為獨立建物或設於特殊隔離區域。
人員訓練至關重要
林宜玲強調,研究人員的訓練非常重要,除了學習實驗操作,更要熟悉實驗衣的穿脫流程,確保自身安全。
P3實驗室爆發染疫事件:高感控下的漏洞?
儘管中研院P3實驗室大樓管理嚴格,仍爆發離職女研究助理染疫事件。據了解,該實驗室主要以老鼠為實驗對象,女研究助理在出現症狀前曾被帶有新冠病毒的實驗鼠咬傷,可能因此感染。
動物會傳染病毒給人嗎?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根據美國疾管署資料,全球確實有少數案例指出新冠病毒會從動物傳給人類。實驗室中的哺乳類動物,如倉鼠、雪貂、兔子等,都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但動物傳染給人並非全球流行的主因。
初判染疫地點:實驗室可能性高
初步調查顯示,女研究助理的染疫地點很可能在實驗室,而非社區。目前已針對中研院內部進行調查和檢討,指揮中心也派專家小組進行外部調查,以釐清染疫原因。
陳時中表示,不應在報告出爐前多做臆測,包括穿脫衣服都有可能染疫。專家小組將逐一查核全台18間P3實驗室,確保安全。
中研院成立調查小組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將配合指揮中心及地方政府處理後續措施,並組成調查小組,針對女研究員如何感染、是否遵循P3實驗室運作規範、內部管理等相關機制進行調查,並於10天內向指揮中心提出報告。
第三劑疫苗開打
因應女研究助理染疫事件及Omicron變異株威脅,指揮中心宣布,即日起,完整接種滿5個月以上的民眾皆可追加第三劑疫苗。
"醫療,健康新知,新冠肺炎,生活防毒"
"P3實驗室是什麼?新冠病毒研究利器大解密,從分級到感染風險一次看懂"